趙云在長坂坡單騎救主,那一戰打出了他的蓋世英名:“趙云懷抱后主,直透重圍,砍倒大旗兩面,奪槊三條;前后槍刺劍砍,殺死曹營名將五十余員。”
那所謂的“名將”,不過是“有姓名的將領”而已,就像某些花錢就能上的《名人錄》一樣,其實就是個《人名錄》。
趙云在長坂坡單挑過的真正名將,僅有張郃一人而已,而且那一戰并不能說是張郃輸了:“當先一員大將,旗號分明,大書‘河間張郃’。云更不答話,挺槍便戰。約十余合,云不敢戀戰,奪路而走。”
張郃之所以放棄趙云不追,那還是“阿斗的功勞”——趙云跑得太急,一不小心掉進土坑,結果出現了古代小說經常出現的一幕,也就是有帝王之分的人在危急關頭,總會有異象出現:“忽然一道紅光,從土坑中滾起,那匹馬平空一躍,跳出坑外。張郃見了,大驚而退。”
重圍中的趙云拔出青釭劍亂砍,手起處衣甲平過血如涌泉,這才引起在景山觀戰的曹操注意,他派曹洪下去詢問姓名,曹洪也真聽話,問了趙云姓名之后,并沒有揮刀上前,而是撥馬就走。
曹洪當然不是不敢打趙云,因為他的武功絕對不在張郃之下,甚至比張郃還要略勝一籌,曾在穰山之戰三十回合敗給趙云的張郃,尚且想在曹操面前找回場子而對趙云窮追不舍,曹洪有啥不敢打的?
此時說曹洪武功高于張郃,可能很多讀者都不會同意:張郃名列“河北四庭柱”,在袁紹軍中地位和武功僅在顏良文丑之下,關羽斬顏良誅文丑后掛印封金離開,張郃高覽與張遼許褚在官渡捉對廝殺不分勝負,以至于曹操要派夏侯惇、曹洪,各引三千軍齊沖彼陣,最后被袁紹的大謀士審配指揮萬弩齊發射敗。
張遼許褚打不贏張郃高覽,曹操派夏侯惇曹洪助戰,而不是一開始就派這兩個“兄弟”出戰,擺明了是不想讓自己兄弟打頭陣,而不是夏侯惇和曹洪武功不濟——夏侯惇在濮陽為了救曹操,曾與呂布大戰無數回合并完成了阻擊任務,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夏侯惇窮追不舍并口出狂言要活捉關羽交給曹操發落,關羽大怒揮刀,也沒能將夏侯惇斬于馬下。
熟讀《三國演義》的讀者諸君自然知道“獨目將軍”夏侯惇有多難纏,卻可能忽視了曹洪的武功和地位——即使是在《三國志》中,曹洪的地位也遠高于五子良將。
咱們僅以《三國演義》為依據,也能看出曹洪的武功地位都在五子良將之上,在長坂坡不打趙云,顯然是還沒把趙云放在眼里,他和曹操有一個共識:殺雞焉用牛刀,對付趙云,異姓將領就足夠了,無需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這樣的高級將領出手。
事實上在曹軍之中,特別是赤壁之戰前,五子良將都不算高級將領,關羽斬顏良誅文丑之前,也只是個沒有爵位的偏將軍,“漢壽亭侯”是在斬顏良誅文丑后才受封的,當時的張遼是關內侯、中郎將,官渡之戰后才晉升裨將軍。
中郎將、裨將軍、偏將軍、雜號將軍、四方將軍(有時候四方將軍也屬于雜號)、衛將軍、車騎將軍、驃騎將軍、大將軍、大司馬(有時候是大將軍和驃騎將軍兼),漢朝的軍銜等級分明,作戰時的任務也不同,所以偏將軍關羽和中郎將張遼都是出苦力的,跟曹操的心腹、親戚不一樣。
官渡之戰時,曹操還只是大司空而非丞相(建安十三年正月“朝廷”才罷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同年六月曹操拜相),但是他的“兄弟”們卻大都是太守級別了:夏侯惇先領陳留、濟陰太守,加建武將軍,封高安鄉侯,后轉領河南尹;夏侯淵是別部司馬、騎都尉從,遷陳留、潁川太守;曹仁積功受封廣陽太守,但是曹操“器其勇略”不讓他去廣陽就職,而是留在身邊總管騎兵;曹洪在討董卓的時候就已經救過曹操姓名,所以曹操剛把漢天子劉協拿到手,就封曹洪為諫議大夫——荀彧的尚書令、曹洪的諫議大夫,都是朝廷高官,而不僅僅是曹操的謀士和部將。
出將入相固然是古人的夢想,但在朝為相的極少,當個京官遠不及為州牧郡守實惠,三國時期將軍多得數不清,但能領州牧太守的卻是數量固定,劉備占據半個荊州(確實是半個,因為還有部分郡縣被曹操孫權占據),其核心人員大多有一郡為“領地”:關羽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駐江北,雖然沒能進襄陽,但也有一塊駐地和本部人馬;張飛為宜都太守、征虜將軍,后改為南郡太守;趙云為牙門將軍、桂陽太守。
諸葛亮當時是軍師中郎將,不領郡守,但“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也算實缺、肥缺。
五子良將只負責帶兵打仗,有沒有本部人馬不好說,沒有自己地盤卻是肯定的——五子良將只有樂進是曹操的起家班底,其余四個都是降將,即使曹操不多疑,也不可能讓他們成為一鎮諸侯。
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曹操用異姓將軍沖鋒陷陣,但到了生死關頭,還得指望自家兄弟:討董卓時曹洪讓馬救曹操;征濮陽時夏侯惇死纏呂布救曹操;潼關之戰,曹操被馬超追得割須棄袍,又是曹洪舍命相救、夏侯淵及時接應:“左右將校見超趕來,各自逃命,只撤下曹操……山坡邊轉過一將,大叫:‘勿傷吾主!曹洪在此!’輪刀縱馬,攔住馬超。操得命走脫。洪與馬超戰到四五十合,漸漸刀法散亂,氣力不加。夏侯淵引數十騎隨到。馬超獨自一人,恐被所算,乃撥馬而回,夏侯淵也不來趕。”
在曹洪死戰馬超之前,于禁八九回合被馬超擊敗,張郃二十回合被馬超擊敗,然后所有人都丟下曹操四散奔逃,異姓諸將的表現讓曹操十分寒心、兄弟曹仁曹洪的表現讓曹操滿意甚至感動:“曹操回寨,卻得曹仁死據定了寨柵,因此不曾多折軍馬。操入帳嘆曰:‘吾若殺了曹洪,今日必死于馬超之手也!’遂喚曹洪,重加賞賜。”
其實前一天曹操也沒真想殺曹洪,他為找借口替曹洪開脫居然痛斥徐晃:“洪年幼躁暴,徐晃你須曉事!”
徐晃無辜躺槍,如果他沒有足夠的理由,曹操肯定會嚴厲處分,而曹洪則會在眾人求情后毫發無傷——大家都是千年狐貍,豈能不知道曹操的心思、又怎能不給曹家兄弟搭臺階?
僅從潼關之戰來看,曹洪豁出命去,戰斗力比先求保命再圖立功的于禁張郃強了不止一倍,就連馬超此前擊敗曹洪,也是用計而非單挑:“左是馬超、右是龐德,混殺一陣。曹洪抵擋不住,折軍大半,撞出重圍,奔到關上。西涼兵隨后趕來,洪等棄關而走。龐德直追過潼關,撞見曹仁軍馬,救了曹洪等一軍。”
曹洪能突破馬超龐德的阻擊,曹仁能擋住馬超大軍,這說明打起仗來,還是自家兄弟靠得住,不到關鍵時刻,曹操是舍不得用曹洪的,所以我們看到張郃在長坂坡與趙云單挑,而曹洪則是問完趙云姓名就回去,根本就沒有出手的意思,曹操的意思就很明顯了:打趙云,還用不到曹洪出手,有張郃那樣的炮灰就夠了。
曹操和劉備素以知人善任著稱,曹操不到關鍵時刻不用自家兄弟,所以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的武功戰力,可能都被孫劉兩家的名將低估,但熟讀三國的讀者諸君心中一定有準確的答案:如果曹洪和夏侯惇、夏侯淵、曹仁在長坂坡與趙云單挑,最少能支撐多少回合?如果這“四兄弟”一擁齊上,趙云能否成功突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