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14時31分,國際空間站開啟了新一輪任務,SpaceX在數次延期之中,終于發射了公理四號(Axiom-4)私人航天任務。
這一次任務讓很多人比較意外的是,龍飛船居然要超過28小時才能實現國際空間站對接(美媒還比較保守,只是說24個多小時),中國神舟飛船發射僅6.5小時就能完成,為什么美國需要這么久?技不如人?美國技術差?
的確,在這對接時間上來說,差別真的是太大了,這似乎有點不符合美國航天發展的狀態一樣,畢竟美國SpaceX一直被不少人說是世界最強之一,其史上最強火箭都在美國,為什么在龍飛船要等這么久?
針對這一個問題,我們就來分析一下,而且這一次任務還非常具有特色,特別是印度這一次任務還創造了本國歷史。
印度宇航員相隔41年再次飛天——創歷史
對于這一次任務來說,可以說并不容易,其最初計劃是在6月初進行,結果呢?因為各種問題不斷進行延期,如發射火箭出現火箭泄漏、國際空間站出現模塊泄漏,天氣等問題,一直延期到了6月下旬才執行。
所以,這一趟國際空間站任務不簡單。
而在這一次任務之中,有4名宇航員,包含了前 NASA 宇航員 Peggy Whitson(第五次太空飛行,累計駐留近 700 天)飛行員Shubhanshu Shukla(印度首位 ISS 宇航員),任務專家S?awosz Uznański-Wi?niewski(波蘭首位)、Tibor Kapu(匈牙利首位),這個可以看得出來,其任務專家也是其他兩個國家的首次任務,而印度飛行員其實也是更加具有歷史的,這是屬于印度宇航員時隔 41 年再上飛天的任務。
上一次任務是印度宇航員,在1984乘坐蘇聯"聯盟T-11"號飛船進入太空的。可以看得出來,這時間的確有點久了。
所以,此前在執行任務的時候,印度空間組織都在說這一次任務對印度非常重要,雖然在飛天之后,其任務只有兩周的時間,但要整個任務周期將高達 60 項科學實驗,其也包含了印度在里面的任務,這一次任務取得成功,也將推動印度自身的載人航天任務。
按照印度自身的航天計劃,預計是在2025年下半年開啟無人飛船測試,預計在2027年完成首次載人飛行任務,并且還有點兇猛,印度在首次載人飛行測試之中,預計是把3名航天員,送往高度 400 公里的軌道上,然后飛行3天后返回,成功的話,印度也將成為繼美國、俄羅斯和中國之后第四個獨立將人送入太空的國家。
而且在首次載人飛船任務之下,實現3人飛天,也是中俄美都沒有達到的新高度,不得不說,印度這一次有點瘋狂。
但這一項計劃還會不會有所改變,這就是看后面了,因為印度首次載人飛船任務已經是延期了,這就是基本情況。
技不如人?龍飛船超28個小時才能對接國際空間站,中國神舟僅6.5小時
的確,龍飛船的對接時間比中國神舟飛船差太遠了,如在我國執行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任務的時候,其整個對接過程歷時約6.5小時。
美國28個多小時,相對于中國6.5小時對接,這差得太多了,足足比中國多了22個多小時,這美國真的技不如人?如果是這樣的話,大家是不是又把美國的實力吹過了?
的確,對于宇航員執行任務來說,如果對接時間越晚,其風險程度也就越高,這是肯定的,任何飛行過程之中的變動,都可能帶來風險。
而且對于飛船來說,其空間狹小,對于宇航員們都是在里面不斷的等待,幾乎都是不能大規模活動的,也不算好事情,那為什么龍飛船還要等這么久?
其實這最為關鍵的是什么,不是什么技不如人,而是屬于航天策略上的問題,快,慢都是各有好處,就看自己國家使用那種技術更加的友好,更加的熟練,我國在6.5小時對接是更加好,那我國肯定就用這種方式。
龍飛船飛行28個多小時對接實用,那肯定也就采取他們自己的方式,這就是差別,只不過對每次飛行任務之下,要采取不同策略,對軌道,窗口,地面環境等問題要求很高,如果準備不好,肯定是沒有辦法的。
而且大家這會看到我國采取6.5小時對接模式更快,其實在歷史上還有更快的,如此前“聯盟MS-26”飛船,這艘飛船在飛行了大約3個小時10分鐘后,就實現了國際空間站對接,更加兇猛,這“戰斗民族”厲害嘛。
所以,不是技不如人,主要看自己的航天任務安排情況,當然,我國也還有更快的對接,天舟貨運飛船能夠在飛行2小時的情況下就能抵達中國空間站。
那為什么我國不采取2小時載人飛船對接?
對于這種對接方式,在技術方面來講,肯定是可以實現載人飛船對接模式,而用不用,這就看在什么時候進行,有沒有必要。
比如,我國如果在某天遇到了太空危機,航天員需要快速返回地球,我國可能為了航天員安全,就會采取2小時對接模式,畢竟是太空救援是吧。
當然,這一幕倒不是想看到,而是做萬全的準備,如今大家也看到了,我國空間站神舟二十號乘組在執行任務的時候,其神舟二十一號船箭組合體就在發射場,執行待命救援任務,其就是為了“萬無一失”,實現航天員的安全保障,如果遇到了,要回來,它就是關鍵點。
當然,這一項策略也是在全球范圍之中的唯一,除了我國做待命救援飛船之外,其他國家都沒有,大家也可以看得出來我國對航天員的保護,永遠是放在第一位的,這就是差別。
而且,就算是沒有用上,我國將其作為下一次任務執行就行。
所以,對于更快的對接模式,我國將其掌握了,或許就是為了確保任何時候,可以采取不同的發射模式,對接模式來實現緊急處理,但還是那句話,不期待這一幕的出現,因為只要一出現,那就是大事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