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乒隊里,顏值高的女將不算稀罕,但要說能在羽毛球隊小伙子里都能引發“圍觀的,那白楊絕對有姓名,身高一米七出頭、五官干凈利落,氣質也是清爽颯爽的那一掛,放娛樂圈也是打得的水平,關鍵是,這姑娘球打得還不賴,天賦和努力雙重加持,13歲進國家隊,16歲全錦賽女單冠軍,按理說這條路走下去,未來世界冠軍就是順理成章,可惜競技體育就這么現實,有時候你拼盡全力,還是差那么一口氣
問題來了,白楊到底輸在了哪兒,2003年巴黎世乒賽混雙決賽現場,戲劇性拉滿,四個中國人打決賽,白楊/劉國正對馬琳/王楠,場面本來就夠微妙,偏偏關鍵時刻出了爭議球,白楊正手進攻,球碰邊還是碰底,裁判判給了馬琳/王楠,白楊覺得冤,指著馬琳讓他表個態,馬琳當場沉默,氣氛一度尷尬,白楊的眼神真的是寫滿復雜,既有運動員的較真,也有點戀人的無奈,這一分沒改判,比賽繼續,最后馬琳/王楠拿下冠軍,白楊只能在場邊哭到不能自已
說到底,這場球不僅僅是冠軍歸屬的分水嶺,更像是感情、規則、利益的多重交鋒,馬琳的選擇,裁判的權威,白楊的執念,全都在那一刻撞了個正著,賽后劉國正主動攬責,說“對不起白楊,沒能讓她成為世界冠軍,但說到底,競技體育哪有絕對的對與錯,有的只是結果,至于情感上的遺憾,只能留給當事人自己消化
但這還沒完,風浪遠比想象中大,混雙決賽輸了,白楊的職業生涯也迎來了真正的轉折點,為了備戰雅典奧運,國乒搞了個“禁愛令,談戀愛直接勸退,男隊主力馬琳地位穩,白楊只能被調整回省隊,硬生生把一對有希望的組合拆了,這一刀切的方式,說實話很“擺爛,但在那個強調紀律的年代,沒人會為年輕人的感情讓步,白楊天賦再高,也只能自己扛
此情此景,誰說不是一出現實版的“青春疼痛劇,白楊從小就是天才劇本,5歲打球,10歲進省隊,13歲進國家隊,16歲全錦賽單打冠軍,別人眼里的人生贏家,關鍵節點卻因為一紙“禁愛令被踢出國家隊,如果說第一次沖冠是被爭議球“坑慘,那第二次則是被制度無情拋下
但白楊沒擺爛,回省隊后自己給國家隊寫信,表態要好好訓練,實力在那兒,很快又回來了,重新剪短頭發,訓練更拼,和劉國正再度搭檔混雙,默契依舊,2005年上海世乒賽,國乒包攬五金,混雙冠亞季軍都是自己人,白楊/劉國正拿到亞軍,鏡頭掃到領獎臺,白楊美得發光,卻止不住眼淚,劉國正站在旁邊一臉尷尬,真的是冠軍就差一步,這種憾事,哪怕職業生涯再多高光也很難釋懷
兩次世界冠軍擦肩而過,白楊的職業軌跡明顯轉彎,王楠、張怡寧、郭躍這些女乒大佬們一茬茬冒頭,白楊逐漸淡出主力圈,最后退役時還是世界亞軍,這影響可不止是獎杯那么簡單,因為不是世界冠軍,沒能拿到河北隊保送上大學的名額,白楊只能選擇旅歐打球,期間還有別的國家拋橄欖枝,給永居、給奧運資格,條件確實香,但她很軸,哪怕現實再難,也不愿代表其他國家出戰
那幾年,白楊闖蕩歐洲,后來靠特招進了武警政治部體工大隊,成了一名軍人,這條路說不上失敗,但對于一個曾經的天才少女來說,終究還是有遺憾,說到底,競技體育從來都不是一條直線,天賦、努力、運氣、規則、情感,每一環都可能讓你原地“擺爛或者被命運“對噴
回頭看,白楊的故事其實很有代表性,她不是第一個被制度、爭議球、情感三重因素影響職業生涯的運動員,也不會是最后一個,競技體育不只看天賦和成績,更考驗你在規則和現實里的生存能力,白楊沒能成為世界冠軍,但她拒絕“歸化、堅守底線,靠自己重新找回人生節奏,這種倔強其實比金牌更難得
結尾還是得回到那個最現實的問題,國乒為什么總會有天才少女隕落,是因為體系太強大,還是個體太渺小,還是說這就是體育的本來樣子,白楊的故事沒有熱血逆襲的大團圓,也沒有徹底的擺爛,只有不斷試錯、不斷努力、不斷和命運“點贊回懟,這一切,都讓她成為了國乒歷史上最讓人唏噓的“第一美女,也是最真實的那個女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