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級政府齊心力,國泰民安展新顏。共筑中華復興夢,同心同德譜宏篇。大家好,這里是郝文武故事會第十六集:這集我們闡述國內行政級別(第二章節村長是國家干嘛嗎?)
村長是國家干部嗎?屬于公務員嗎?村長的工資由誰發放?在解答這些問題前,咱們得糾正一個觀念,即當下“村長”這個稱呼并不正確。這是何意?在我國解放之前,社會上確實有“村長”這一說法,通常是對一個村領導者的俗稱,那時村長多由財力雄厚者擔任,普遍是村里的地主階級。但解放后,中國農村地區開始實行村民自治政策,方式很簡單,在每個村設立村民委員會,委員會委員由村民從本村群眾中選舉產生,組成整個村民委員會班子,然后由所有委員投票,選出村委會的最高領導,稱作村委會主任,他相當于整個村的帶頭人,也就是咱們俗稱的“村長”。
當然,村委會并非我國村一級單位中唯一的領導班子。在我國鄉村還有另一支基層組織,叫村黨支部,它是中國共產黨最基層的黨組織,村黨支部的負責人叫村支書。原則上,村支書權力比村委會主任更大,且必須是黨員擔任,選拔條件也更苛刻。但需注意,村支書沒有行政級別,不屬于體制內范疇。村委會和村黨支部又被稱作我國村一級體系中的“兩委”,由于如今國家大力推行“兩委”一肩挑政策,即村委會主任和村黨支部書記一人兼任,致使中國大部分農村地區這兩個職務實際由一人擔任,所以我們基本可將村委會主任視為一個村的“村長”。
那么他到底是不是國家公務員呢?其工資由誰來發?很可惜,他不是國家干部,也不是公務員。在我國,人們一般會將村兩委中的核心成員稱作村干部,但這里的“干部”并非指國家干部,只是一種尊稱。那么,什么樣的干部才算國家干部呢?首先,得是體制內公務員,享受公務員薪資,有行政等級和職稱,享有相應公務員福利待遇。我國公務員職務對應的級別大致分12個等級,從最高的國務院總理到最低的辦事員,級別規格層層劃分,非常系統完善,而村委會主任并不在其中。
對此,我國公務員法有明確規定,公務員主要是指被納入國家行政編制,履行公職且由國家承擔工資及福利的工作人員,村委會主任不具備這些特征。首先,村委會主任由各村村民自治組織選拔產生,不被納入國家行政編制;其次,村委會主任工資不由國家財政承擔發放,而是由地方財政和地方村級集體共同承擔。同時,村委會主任享受不到正規公務員的福利待遇,甚至沒有公務員的職工養老保險,只能和普通農民一樣購買新農保。而且,村委會主任薪資結算方式和數額由地方研究決定,不遵照公務員按自身行政級別結算工資的基本原則。由此可見,村委會主任非但不是國家干部,甚至都不是正規公務員。那么,村主任有沒有機會往上晉升,進入體制內呢?答案是有。這也是為什么村委會主任雖不是公務員,但仍有很多人希望擔任此職位的原因。在我國,很多地方和基層行政班子一直需要新鮮血液不斷注入。比如村一級以上的鄉鎮體系,該級別的領導班子已被納入公務員系統,屬于體制內的國家公職人員。那么這些干部如何選拔呢?自然優先從各村的村委會或村黨支部中擇優挑選。
我國相關政策條例明確規定,在職期間表現優秀或有突出貢獻的村官、村支書或村委會委員等,只要達到選任標準,都擁有參加考錄鄉鎮公務員的資格。那這個選任標準具體是什么呢?首先是年齡限制,一般要求40周歲或45周歲以上;其次是工齡限制,需在村委會主任或者村支書的職位上有足夠工作經驗,有些地區要求3年,有些地區則要求5年;再者是文憑和學歷要求,一般高中以上文憑是基礎,有些地區有更高標準。
當然,并非每個村委會主任或村支書都有晉升到鄉鎮行政班子的機會,必須是在村一級領導工作中表現特別突出或做出過重大貢獻,譬如帶領全村發家致富、實現脫貧攻堅的優秀人才,才有可能獲得進一步晉升空間,走上國家公務員之路,捧上鐵飯碗。更多的村兩委領導可能一生都處于同一職務,直至退休。一般來說,村委會主任每屆任期為3年,屆滿后會再次進行換屆選舉,如果當選者仍是他,那他就可以連選連任。若在位期間表現不佳,村委會全體成員也可投票將其免職,并重新舉行主任選舉。總而言之,村委會主任的存在,是我國農村地區村民自治政策的有力彰顯,也是國家民主制度的標志和體現。謝謝大家,今天就講到這里,我們下期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