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民族衛生協會北京融科醫院二樓候診區,常常可以看到許多精神“萎靡不振”的患者,或由人攙扶,或坐著輪椅,前來尋求任大為主任的診治。他們深受天旋地轉、站立不穩的眩暈困擾,任大為主任憑借深厚的中西醫功底和臨床診療經驗為患者定制個性化方案,讓反復發作的眩暈不再成為他們生活的“枷鎖”。
三十年深耕眩暈領域,融合中西醫優勢
任大為主任深耕眩暈診療領域近30年,她始終秉持中西醫結合理念,擅長運用現代醫學檢查明確器質性病因,同時精研《黃帝內經》《傷寒論》等經典,將中醫辨證思維深度融入眩暈診療。
面對眾多輾轉多家醫院仍無法明確病因的眩暈患者,任大為主任主張打破傳統單一對癥治療的局限,運用西醫快速緩解癥狀、定位病因,同時通過中醫整體調理,從病因、病機、體質多角度切入,實現辨證施治。
1.中醫辨證:抓住疾病本質
任大為主任表示,眩暈絕非單一癥狀,而是涉及"風、火、痰、虛、瘀"等復雜病機的綜合表現。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識別眩暈證型。
01.肝陽上亢型
主要表現:眩暈常因情緒波動(如生氣、煩躁)誘發或加重;伴隨頭脹痛、耳鳴、面紅目赤、口苦咽干;急躁易怒、失眠多夢。舌紅苔黃,脈弦(如琴弦般緊繃)或弦數。
病機:肝火旺盛或陰虛陽亢,導致氣血上沖頭部。
02.氣血虧虛型
主要表現:眩暈時輕時重,勞累后加重;面色蒼白或萎黃、神疲乏力、心悸氣短;食欲不振、唇甲色淡、失眠健忘。舌淡苔薄白,脈細弱無力。
病機:脾胃虛弱或久病耗傷氣血,腦竅失養。
03.腎精不足型
主要表現:眩暈伴耳鳴、腰膝酸軟、五心煩熱、盜汗、健忘;眩暈伴畏寒肢冷、夜尿頻多、精神萎靡、陽痿/早泄。舌淡或紅少苔,脈沉細。
病機:先天不足或久病傷腎,髓海空虛,腦失充養。
04.痰濕中阻型
主要表現:頭重如裹(頭部昏沉如被布包裹)、視物旋轉;胸悶惡心、嘔吐痰涎、食欲不振、嗜睡。舌苔白膩,脈滑或濡(浮而細軟)。
病機:飲食不節傷脾,痰濕內生,阻滯清陽上升。
05.瘀血阻絡型
主要表現:眩暈頭痛如針刺,部位固定,病程較長;伴隨健忘、失眠、心悸,或外傷史。舌質紫暗有瘀斑,脈澀(血流不暢感)。
病機:久病入絡或外傷致瘀血阻滯,腦部氣血不暢。
任大為主任認為臨床中,五大病機常相互兼夾(如肝陽夾痰、痰瘀互結),需通過細致辨證抓住核心矛盾。
2.西醫辨病:依托現代醫學明確病因
任大為主任認為,眩暈可能由耳石癥、梅尼埃病、后循環缺血等器質性疾病引起。她依托頭顱 CT、MRI、前庭功能檢測等現代醫學手段,鑒別病因,針對不同疾病制定差異化方案。
3.綜合調理,防復發
任大為主任強調“三分治,七分養”。她結合中藥調理、生活方式干預,幫助患者改善體質偏頗,從根本上降低復發風險,彰顯了中醫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
任大為主任根據患者具體情況,指導飲食調理:痰濕體質:以健脾化痰為主,配合飲食指導(少食肥甘厚味)。肝火旺盛體質:清肝瀉火,同時調節情緒(避免辛辣、咖啡)。氣血虛弱體質:補氣養血,推薦紅棗小米粥、當歸黃芪燉雞湯。
生活方式調整,如:清晨起床或久坐起身時,遵循"三個30秒"原則(躺30秒→坐30秒→站30秒),預防體位性低血壓誘發的眩暈。規律作息,避免熬夜,并配合前庭康復訓練,幫助患者恢復平衡功能,降低眩暈復發風險。
任大為主任以30年臨床經驗為基石,融合中醫辨證與現代醫學,堅持中西醫并重的診療模式,為眩暈患者帶來科學、有效的治療方案。她始終堅持“治病必求于本”的理念,不僅緩解癥狀,更注重體質調理,幫助患者從根本上調理眩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