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個新聞,一考生花了5499元報96個本科志愿,結果全部滑檔。
后來記者調查,結果所謂的“志愿填報專家”,居然是培訓三五天就上崗的兼職大學生……
其實這個新聞爆出來以后,一點兒都不覺得奇怪。
去年張某峰,炒火了志愿填報市場,填報資源的“夢想卡”一度要到11999以上,如此賺錢的生意,自然少不了投機者的關注,今年直接涌現出上千家,“歷史悠久”的填報機構。
大家發現這錢實在太好賺了。
一方面大多數家長認為這是關乎孩子命運的大事,十年寒窗的錢都花了,還在乎這個。
另一方面,請專家報志愿,已經成了某種潮流,別人花錢我不花,有點兒對不起自己孩子。
于是,就這樣大量家長被裹挾著向前沖刺,將這個市場發揚光大。而報志愿的機構,為了讓更多家長愿意花錢,逐漸把費用降到3-5千左右,俗稱“薄利”多銷。
如果站在宏觀經濟學角度,這是好事,起碼又刺激消費了,經濟有了新增進量。
但如果站在個人角度,這種割韭菜的生意,風險很大。
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坐在對面的,是“真專家”,還是“冒牌貨”,我有一個朋友是做這個業務的。
他跟我說,高考報志愿,每年只有一小段時間,所以不可能專門雇人做這個,成本太高,所以大多數機構,都是提前一個月招人,然后借助AI,設計好幾個模版,把考生情況往里套,最后形成流程化作業。
看似專業咨詢,實際就是套路化運作,沒啥技術含量。但父母不懂啊,這就有了信息差。
所以這跟去醫院看病一樣,當你滿懷期待,認為對方能救你命的時候,最后卻發現對方是通過“4+4”進來的關系戶,可能之前還是學獸醫的。
其實前幾天我寫過文章,暗示過,父母作為孩子的引路人,在高考填報志愿這么大的事情上,一定要用心學習。思路已經給過了,根據城市、有未來的職業、孩子的熱愛,學校的強項,去匹配。
而且一定帶著孩子一起做這件事情。大多數孩子,高考完,就覺得跟自己沒啥關系了。其實這屬于教育缺失。
孩子缺乏對志愿填報規則和院校專業的基本了解,這本身就是一種冒險,因為填報志愿,相當于自己對人生未來的第一次重大規劃。
就像蓋房子,你不能把設計和施工全部交給別人,自己卻一無所知。最后一旦遇到爛尾樓,畢業即失業,哭都來不及。
而且父母打包票,孩子大概率不會自己主動承擔責任,而是最終會甩鍋,“都怪你當時給我報的什么破專業”“都怪這個世道不好,大環境太差……”“當初又不是我選的”
按照現在信息的廣度,家長大概學習一周時間,基本遠比那些模板化流水線報考,靠譜得多。當然大多數家長,還是認為自己不會,自己不懂,自己沒時間。寧可相信捷徑,也不相信自己。即使這條捷徑有時候通向深淵。
不過這個世界就是這樣,沒辦法,叫是叫不醒的,所有人都要為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買單。事情已經過了,無論怎樣,祝廣大考生有一個好的未來吧。
今天看到另一個新聞是,大量民辦高校正在關門歇業。
邏輯其實不難理解,公辦高校的資金主要來源于財政撥款,而民辦高校,則基本源于學費。
現在就業形勢差,處于學歷鏈底端的民辦高校,就業率更差,那么必然意味著“低報到率”,學費都沒了,學校還如何運轉。
浪潮褪去,才知道誰在裸泳。
去年我還點名批評過,現在一些民辦高校設計的專業,真的是反人類。什么管理學、酒店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學生考個專科,去管理誰去?誰愿意讓你管?
還有,市場營銷、環境工程、哲學、歷史學、心理學、繪畫等等,未來都會被AI替代,畢業即失業。因為有些學科,放到民辦高校的語境下,連老師都搞不清楚,更何況學生。而民辦高校,其實更應該務實一些。
其次大環境不同了,即使未來經濟反彈,就業形勢好了,但人數是下降的。
據報道,2022年,全國幼兒園數量首次出現負增長,2023年和2024年兩年,幼兒園連續出現“萬”級數量的減少。接下來這股減少趨勢會傳導到小學、初中、高中,最后是大學。
如果按照1997年至2006年間出生的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為一半到三分之二的水平,那么到2040年(即2022年出生的人),進入高校學習的人數,大概只有500萬到600萬,換言之,目前上千萬學額的高等學校,將會空出將近一半。
這意味著接下來,“文憑”過剩問題,將從2025年開始,越來越惡化,未來基本會進入人均大學生的時代。頭部高校基本沒問題,含金量會一直上升,但從腰部開始,將形成企業篩選人才的隔離帶。
現在很多民辦高校,要么關停,要么在尋求轉型。比如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帶,很多民辦,不惜重金在全國挖教授和名師,設計的學科非常新穎,符合時代潮流,就是為了打造不屬于公辦名校的高就業率標桿。比如寧波東方理工大學、福建的福耀科技大學、浙江的西湖大學和籌建中的錢塘大學。
當然這也跟當地的教學氛圍,以及學校背后財團的能力有關,在全國很難復制的。因為過去大多數民辦學校辦學,其實就是為了圈錢……
而對于學生來說,如果考不到頭部名校,那么意味著很難實現高就業率,這時候就不能指望普通學校帶來的教育結果,在校期間,就必須提高自己的社會實踐,培養出自己能拿得出手的技能,多閱讀多學習,盡早接觸社會,則是關鍵。
說白了,大學只是一個跳板,至于能跳多高,全看學生自己,當然還有的,躺在跳板上,甚至還跌了下來。命運把握在自己手里,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應該都清楚。
本來文章到這里就結束了,但是還是把我往年對剛踏進大學校門的建議,再提一次吧,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找到自己未來的路:
關于學習:
1、大學里學習拔尖的好處和十年寒窗苦讀,是一樣的。不要相信眼前看到的大家都在玩,不要相信耳邊聽說的誰輟學了年薪百萬。除了信心、榮譽,真金白銀的獎學金,學習還可能有你根本想不到的機會和幸運。
2、但如果你的學校不是什么好學校(一本以下),你又是一個在學習上沒有什么天賦的人,那就要認清現實。一本以下靠學習逆襲的概率很低,考研性價比也很低,學歷嚴重供過于求,這時候就要避開內卷,去點其他的技能樹,做買賣也好,鍛煉一門藍領技能也罷。
3、上大學之后你會突然發現大家的起點根本不一樣,但是所有的成功都有與之對應的汗水,只不過人家幸運在有父母替他承擔,你唯一能做的就是通過學習改變自己的命運,而這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
4、人際交往和溝通是需要好好學習、練習、體會的。而在大學積累的人脈和關系,是社會十倍努力的都換不來的,因為社會講的是利益,學校可能還會考慮才華和品德。
5、學精一個技能,好處無窮!但最好是能變現的技能,這為你在畢業之后生存,提供了更廣泛的可能性。
6、學會跟AI作為朋友,他會幫你提高學習效率,如果你用好它,可以讓你快速撐開知識的邊界,當你懂得足夠多的時候,你就比同齡人有了先行的優勢。
關于工作:
1、盡量不要去做兼職。除非你有生存壓力。這些行為對你的決定性成長沒有任何好處還會占用你很多的時間和精力。
如果你閑著會發慌,去看書去展覽去參加活動去認識朋友;如果你只是想掙錢,更明智的辦法是找份實習工作,既有薪酬又能為以后的求職加籌碼。
2、好好對待學校的實習學分。
既能拿學分又對自己有實際好處的事情為什么不好好干?大學里是有一些不怎么需要上心的課,但是實習這門非常有用,它不僅讓你提前接觸社會了解職場,還能教會你很多的東西,前提是你認真對待。
職場的思維是別人付你錢,你得拼命證明自己值這個價,不像學校,你付老師錢老師當然不會對你有要求。
3、越早規劃好職業道路越好!人生只能走一條路,不要羨慕別人的風景,冷暖自知。
關于生活:
1、“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這件事情你早晚都得想明白的,所以晚糾結不如早思考。而一旦你知道了這個問題的答案,那么所有的取舍都會變得非常容易,尤其是在時間的投入上。
2、大學里室友將對你產生不可避免的影響!室友沒辦法選擇,但是朋友可以。
3、你永遠無法讓所有的人喜歡你,也并非所有的人都懷有善意,天才不需要什么都會,強者不在于路人眼光。
4、發展一個你的興趣愛好,不要只是嘴上說你喜歡這個,而是真的把它修煉到可以和別人切磋的境地,相信我,這在未來會有很大的用處。
5、女生不要刷劇,男生不要癡戀網游。休閑可以來部電影,電影跟讀書一樣,有時候會啟發人生,是最好的老師之一。
6、去做你這么多年來一直想做的事情,去你這么多年來一直想去的地方,青春短暫,一過去就不見了,不會在那里等著你有空再去完成。
關于戀愛:
1、大學一定要有愛情!可以培養情商,情商決定你的人際關系。
2、能不異地就不要異地,如果已經異地,定個期限。
3、不要整天和男女朋友單獨膩在一起,社交圈應該因為戀愛而開闊而不是縮小。
4、不要出于物質的目的去談感情,但是愛情若想長長久久請考慮物質。
5、不要因為也許會分離,就不敢求一次傾心的相遇。
6、最好的愛情永遠是人格獨立、勢均力敵。否則一人在前、一人在后,不會長久。
最后再啰嗦幾句。
1、學習、生活、工作和戀愛,大學生活缺一不可,一半靠行走,一半靠總結。
2、如果學生時代過得不怎么樣,家庭也很普通,別害怕,大學是人生逆襲的絕佳時機,把握好這四年,你將甩開之前比你強的人,好幾個身位。
3、千萬不要相信,“道理都懂,只有經歷過才明白”,這種廢話。這只是弱者的推脫。
人生就是概率學,等你經歷完了再去懂得,就晚了,內卷趨勢下,你沒有時間上的任何優勢。
何為道理?
大道無形生育萬物,大道無情運行萬物,大道無名養育萬物。道之理者唯自然也。自然之理者,順道者昌盛,逆道者衰亡。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把古人智慧有意識地植入到“潛意識”里,先按道理行事,再復盤其中奧義,才能走得更快一些,普通人沒有那么多機會去試錯,失敗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本文完,如果喜歡,請點擊在看。關于投資分享、實操思路、人生感悟和一線資訊,都會放在星球,有需要的讀者,可掃描文末二維碼加入后閱讀。歡迎跟9800多投資愛好者共同成長,日富一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