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麥當勞里,空氣突然凝固。幾個日本留學生肆無忌憚地用日語嘲笑著周圍的中國顧客,滿臉輕蔑。
劉浩握緊了拳頭,奶奶曾是南京大屠殺幸存者,那些歷史的血淚仿佛在他血管中沸騰。"你們知道這是哪里嗎?"他冷靜地用流利日語問道,整個餐廳瞬間安靜。日本學生臉色慘白,而劉浩眼中,已燃起祖輩的尊嚴。
01:
劉浩從小就生活在南京,這座承載著太多歷史記憶的城市。奶奶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也是南京大屠殺為數不多的幸存者之一。每當夜深人靜,奶奶有時會無意識地撫摸左臂上那道已經變得模糊的傷疤,眼神飄向遠方。小時候的劉浩不明白,只知道奶奶總是教導他:"做人要有骨氣,但不能仇恨。"
為了更好地理解奶奶的過去,劉浩從高中開始自學日語。他想了解那段歷史,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為了記住。大學時,他成為南京大學歷史系的學生,日語水平已經達到了接近母語的程度。
"浩子,你怎么對日語這么著迷?"大學室友王明曾好奇地問。
劉浩微笑著回答:"了解一個民族最好的方式,就是學習他們的語言。"
但他從未告訴任何人,每當他聽到日語,內心深處總會有一種莫名的警覺,這是刻在血脈里的記憶。奶奶去世那年,她留給劉浩一本日記,里面記錄了那段不堪回首的歷史。劉浩讀完后,整夜未眠。
如今,劉浩已經是南京大學歷史系的助教,同時在一家對外文化交流機構做兼職翻譯。這份工作讓他經常接觸到來自日本的留學生和游客。大多數時候,這些交流是友好的,他甚至交到了幾個日本朋友。
那天下午的遭遇,完全顛覆了他的認知。
劉浩剛結束一天的工作,決定在城南的麥當勞解決晚餐。他點了一份巨無霸套餐,找了個靠窗的位置坐下。窗外,夕陽將紫金山染成金色,這座城市安詳而美麗。
就在這時,一群日本留學生走進了麥當勞。他們看起來二十出頭,說說笑笑,顯然心情不錯。劉浩本沒太在意,直到他聽懂了他們的對話內容。
"你看這些中國人,吃個垃圾食品都這么興奮。"一個戴眼鏡的男生用日語說道,聲音并不小。
"就是啊,裝什么現代化國家,骨子里還是那么落后。"另一個染著金發的女生附和道。
劉浩的手停在了半空。他們似乎認為在中國沒人能聽懂日語,言語間充滿了輕蔑。
"你們知道嗎?我前天去了他們的'大屠殺紀念館',簡直可笑,明顯數字都是編造的。"眼鏡男繼續說道,語氣中滿是不屑。
那一刻,劉浩感覺血液瞬間冷卻。奶奶的臉,那本日記中的文字,那些歷史照片,全都在他腦海中閃現。他的手微微顫抖,但他強迫自己保持冷靜。
02:
"我們國家現在幫他們投資建設,他們還總是翻舊賬,真是麻煩的民族。"金發女生喝了口可樂,繼續用日語抱怨著。
劉浩原本不想理會,他知道并非所有日本人都這樣想。但當他聽到下一句話時,他再也無法保持沉默。
"在南京這種地方,還敢這么囂張地宣傳所謂的'大屠殺',真是不知好歹。如果我們現在還像當年那樣強大..."眼鏡男沒說完,笑容卻意味深長。
周圍的中國顧客們安靜地吃著各自的食物,完全不知道身邊正在發生什么。這種無知的和平氛圍,與劉浩此刻內心的風暴形成了鮮明對比。
劉浩深吸一口氣,放下了手中的漢堡,站起身來。他走向那群日本留學生的桌子,表情平靜得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