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紐約布魯克林巴克萊中心,除了獨行俠選弗拉格、馬刺挑哈珀這些"常規操作",最讓中國球迷心跳加速的,是那個穿著生日戰靴的山東小伙——楊瀚森。當NBA總裁肖華念出"波特蘭開拓者,第16順位選中楊瀚森"時,小楊的手明顯抖了,戴上開拓者帽子的瞬間,他原地振臂慶祝——20歲生日,還有什么禮物對這個小伙子來說比"登陸NBA"更珍貴?
從CBA蓋帽王到NBA16號秀,他的逆襲早有伏筆
說楊瀚森"超預期"被選中,一點不夸張。選秀前,不少美媒預測他可能掉到次輪初,甚至有人說他是勇士41號簽的目標。但今天開拓者用16號簽“截胡”,直接讓他成了"小綠屋外被選中的最高順位球員"。這背后,是他過去一個月的瘋狂試訓——14支球隊單獨約見,從開拓者(他第一支試訓的NBA隊)到凱爾特人、勇士,每支球隊都想看看這個2米16、臂展2米20的大塊頭到底有啥本事。
試訓效果如何?看看數據:上賽季CBA,他場均16.6分、10.5籃板、3助攻、2.6蓋帽,直接拿了蓋帽王和最佳新銳球員,還進了全明星首發和國內一陣。更關鍵的是,他能低位單打,能給切入的隊友送手術刀傳球,甚至還有一手三分射程——這剛好踩中了現代NBA對"空間型5號位"的需求。
但問題也明擺著:橫移慢、爆發力差,換防時容易被小后衛軍訓;罰球命中率不到7成,投籃穩定性存疑;進攻籃板能力弱,二次進攻機會少;體能也一般,打不了太長時間。所以美媒態度兩極分化:有記者說"開拓者管理層要丟飯碗",也有專家喊"他可能是下一個約基奇"——甚至有消息稱,開拓者特意問了掘金約基奇的培養模式,就想賭一把。
開拓者選他,是撿漏還是冒險?
開拓者這波操作,確實讓圈里人摸不著頭腦。要知道,他們原本11號簽選了科沃德,轉頭就把人送到灰熊,換來16號簽+2028年首輪+倆次輪——這相當于主動往后挪了5個順位,就為了等楊瀚森。為啥?隨隊記者丹尼?馬朗說:"這兩年我們一直在觀察他,傳球視野、護框能力、低位手感,都符合球隊重建需要的年輕資產。"
但現實是,開拓者中鋒位置已經"擠得下一頭大象":艾頓(18年狀元)、克林根(上賽季首輪第七順位新秀)、羅威(18年首輪第二十七順位新秀)、里斯……4個中鋒,加上剛被選中的楊瀚森,下賽季肯定要"裁員"。美媒預測,艾頓和羅威這倆合同年的球員大概率被送走,楊瀚森和克林根可能成為未來內線核心——但克林根上賽季已經證明過自己,小楊想在競爭中出頭,得先在夏季聯賽拿出點真本事。
三大挑戰在前,他的NBA路比想象更難
楊瀚森的驚喜,藏著隱憂。首先是開拓者的"迷幻管理層":利拉德走后,他們送走霍樂迪又貼簽換回來,操作之混亂讓球迷直呼"看不懂"。這種情況下,球隊的培養方向可能搖擺不定,小楊得學會"自己掌握節奏"。
其次是隊醫問題。開拓者的隊醫被球迷調侃為"獸醫"——奧登、羅伊這些天才,都折在他們手里。楊瀚森團隊得多長個心眼,身體是職業根本,可不能全指望隊醫。
最后是適應NBA對抗。他在CBA能靠身高臂展"降維打擊",但到了NBA,對抗強度、戰術復雜度都上了好幾個臺階。就像火箭的申京(同樣16號秀),剛進聯盟也被說"軟",現在不也成了全明星?楊瀚森需要時間,但留給中國籃球的時間不多了——他現在幾乎是中國男籃"唯一的遮羞布"。
他的腳印,可能是中國籃球的新起點
從宋濤、王治郅到姚明、易建聯,再到今天的楊瀚森,中國球員登陸NBA的路走了30多年。這30年里,有人閃耀(大姚),有人遺憾(大郅和易建聯),但每一步都在為后來者鋪路。
今天的楊瀚森,可能成不了下一個姚明,但他的意義遠超個人:他證明了中國球員還能在NBA首輪被選中,證明了CBA的成長路徑能對接NBA。接下來的夏季聯賽、季前賽、常規賽,他每打一場,都是給中國籃球打氣——希望這個20歲的山東小伙,能帶著生日戰靴的"好運",在波特蘭站穩腳跟,讓世界再看到中國中鋒的力量。
畢竟,中國籃球等一個"能打出來的NBA球員",等得太久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