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凌晨的地鐵站,當整座城市陷入沉睡,一群地鐵“守軌人”,正開啟他們,守護城市交通命脈的工作。92年出生的工科女生張瑞芬,便是其中一員。
凌晨12時50分,身著工裝的張瑞芬已站在地鐵檢修入口處,準備開始當晚工作。武漢地鐵龐大的運營線網,12條線路縱橫交錯,總長度達518公里,每日開行列車近5000列次。
每一趟列車的準時發車、平穩運行與精準???,都離不開軌道交通信號系統這一“智慧大腦”的支撐。而張瑞芬和同事們,就是為這顆“大腦”做定期體檢的專業“醫生”。
2018年上半年,從北京交通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的張瑞芬,正式入職武漢地鐵。初入職場,她便感受到理論與實踐的巨大鴻溝。
“入職第一天,師傅遞給我一本厚厚的、沾著些許油漬的電路圖冊?!被貞浧?年前的場景,張瑞芬記憶猶新。學校里學習的是信號系統原理,而實際工作中,更需要將知識轉化為應用能力。
此后半年,她始終保持著勤奮與專注,跟著師傅穿梭在各個檢修點,對照實物詳細記錄工作內容,反復研讀圖冊。
憑借不懈努力,她終于實現了知識與實操的完美融合,并先后參與6號線二期、8號線三期的新線調試和籌備工作。
凌晨1時15分,更多檢修人員陸續匯聚。張瑞芬指著正在動作的轉轍機,介紹道:“道岔是引導列車變軌的關鍵設備,每一次精準調控都關乎行車安全?!闭f話間,她舉起一枚小小的插片,“這個隔離片采用新型材料,根據接線端點的大小和間隙量身定制,靈感來源于大學時期的電路制作?!边@看似不起眼的小物件,卻能為檢修人員單次節約20分鐘。
現場,信號工班許宏偉熟練地打開轉轍機盒蓋,將道岔接點組絕緣隔離片插到各接點之間;300米外的老關村站信號機房,吳明浩則逐一測試這組道岔控制電纜線間絕緣情況。
“我們正在進行道岔控制電纜絕緣測試年度檢修工作,必須在夏季高溫到來前全部完成。”許宏偉解釋道,隔離片的使用,不僅免去了拆裝盒內所有線纜的繁瑣步驟,還能有效避免漏裝或安裝不牢的隱患。
道岔控制電纜年度檢修結束后,地下機房里的繼電器又在等待著檢修。當晚,張瑞芬還需帶隊完成23個繼電器及底座專項排查及整改工作,每個繼電器就像電路的開關哨兵,都可能影響列車安全運行。
地鐵檢修有著嚴格的“日檢、周檢、月檢、季度檢、半年檢、年檢”六級體系,日均檢修里程超百公里。
凌晨3時30分許,隨著最后一臺繼電器整改完成,張瑞芬鄭重地簽署下檢修日志。此時,距離列車正式開班運行已不足3小時。
這樣的深夜堅守,幾乎每晚都在地下隧道中上演。正是有了像張瑞芬這樣默默付出的地鐵檢修人員,用專業與責任守護著城市軌道交通的安全運行,才讓每一位市民的出行更加安心、便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