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許多人看到老人手抖,往往會下意識說一句 “年紀大了,正常”。然而,頻繁且不受控制的手抖,很可能是特發性震顫在作祟。這種疾病不僅常見于老年人,年輕人也可能患病,若將其誤判為自然衰老,可能錯過最佳干預時機。以下 3 大典型癥狀,常被人們認錯,需重點警惕。
癥狀一:姿勢性震顫
與偶爾因疲勞、緊張引起的手抖不同,特發性震顫的抖動多為姿勢性震顫。例如,當你端水杯、拿筷子、寫字時,手部會出現明顯震顫,且隨著時間推移,抖動幅度可能越來越大;而當手臂自然下垂或休息時,震顫反而減輕。這種特點容易讓患者誤以為是 “用力過度” 導致,實則是疾病的典型表現。
癥狀二:頭部不自主晃動
除了手抖,約 1/3 的患者會出現頭部震顫,表現為不自主的 “點頭” 或 “搖晃” 動作。由于動作幅度較小,常被誤認為是老年人常見的 “習慣性動作” 或 “頸椎問題”。但如果晃動頻繁,甚至影響日常交流(如他人誤解為搖頭、拒絕),就需及時就醫排查。
癥狀三:飲酒后短暫緩解
特發性震顫有一個特殊現象:患者少量飲酒后,震顫癥狀可能暫時減輕,但這種緩解效果通常只能維持 2 - 4 小時,隨后癥狀反而會反彈,甚至加重。正因如此,部分患者會誤以為手抖是 “酒精戒斷反應”,或通過飲酒緩解癥狀,反而延誤病情。
特發性震顫雖無法根治,但通過藥物治療、物理訓練(如手部肌肉鍛煉)及調整生活習慣(避免咖啡因、規律作息),可顯著改善癥狀。若發現自己或家人出現上述表現,別再盲目歸結為衰老,應及時就醫明確診斷,科學應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