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高考288分全家歡呼”的視頻迅速躥紅,登上熱搜,人民日報的轉發更是將其熱度推至頂點。視頻中,一家人圍坐桌前,舉杯慶祝女兒288分的高考成績,母親欣慰地表示,孩子健康快樂比什么都重要。這一畫面觸動了無數在“唯分數論”中焦慮的家長和考生,各大媒體紛紛跟進報道,一時間全網都在為這份豁達的教育觀點贊。
然而,隨著事件持續發酵,劇情陡然反轉。有網友扒出,女孩的母親是擁有15萬粉絲的探店博主,視頻爆火后,粉絲量激增。女孩也迅速開通社交媒體賬號,從6月18日起發布生活日常,6月21日至25日期間,更是密集發布12條探店帶貨視頻。如此迅速的商業化操作,難免讓人懷疑這一家人當初發布慶祝視頻的動機——到底是真的在傳遞溫暖的教育理念,還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流量營銷?
“網絡的盡頭就是直播帶貨”,這本無可厚非,在流量經濟時代,利用熱度變現是常見的商業行為。但若是為了博眼球、賺流量而故意擺拍,就觸碰了道德底線。畢竟,公眾是因被視頻中真摯的情感、開明的教育觀念所打動才給予關注與支持,一旦發現被欺騙,信任崩塌后的憤怒可想而知。
再看人民日報,作為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官媒,在轉發視頻時是否過于草率?在信息傳播迅速的網絡時代,官媒不能盲目跟風,而應堅守嚴謹的原則。此次事件中,人民日報未經充分核實就為視頻站臺,無形之中成為了可能存在的擺拍行為的“助推器”,這不僅損害了自身的公信力,也誤導了公眾。
在流量至上的網絡生態里,類似事件絕非個例。此前就有不少假新聞、擺拍視頻利用公眾的善良與情感騙取流量,事后真相曝光,輿論嘩然。這些現象不僅擾亂網絡秩序,也侵蝕著社會信任。
官媒應當引以為戒,強化信息審核機制,避免被別有用心之人利用。公眾也需提高辨別能力,不盲目跟風,讓虛假擺拍在理性的審視下無處遁形。唯有如此,網絡空間才能回歸真實與純凈,流量經濟才能在健康的軌道上運行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