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貪涼飲冷,寒邪傷脾釀痰濁
酷熱天氣下,冰鎮西瓜、冷飲成了大眾解暑首選。但癲癇患者若過度貪涼,無異于 “飲鴆止渴”。中醫講 “脾胃為后天之本”,冰涼食物下肚,會直接損傷脾胃陽氣。脾主運化水濕,脾陽受損后,水濕代謝失常,就會在體內聚而成痰。痰濕一旦上蒙清竅,癲癇便容易發作,就像下水道堵塞,污水會四處漫溢。
這類患者常有食欲不振、腹脹腹瀉、身體困重等表現,舌體胖大、舌苔白膩,脈象濡緩。想解暑,不妨試試溫性酸梅湯,用烏梅、山楂搭配陳皮,生津健脾兩不誤。日常多吃山藥、薏米等健脾利濕的食物,也能幫脾胃恢復元氣。
二、熬夜耗陰,虛火擾動肝風內動
夏季晝長夜短,熬夜成了不少人的常態。但在中醫看來,夜晚是陽氣潛藏、陰氣滋長的黃金時段,熬夜會打破陰陽平衡,對癲癇患者危害極大。肝藏血,主疏泄,長期熬夜會損耗肝血腎陰,導致陰虛火旺。而 “諸風掉眩,皆屬于肝”,虛火一動,肝風內生,上擾腦竅,癲癇就可能發作。這類患者常伴有口干口苦、眼睛干澀等癥狀,舌邊尖紅、少苔,脈弦細數。
要避免發作,需順應天時,亥時(21 - 23 點)前入睡,早晨陽氣生發時起床。日常可吃些黑芝麻、桑葚滋補肝腎,從根本上穩固身體。
三、久坐貪涼,寒濕凝滯阻經絡
長時間待在空調房不動,是很多人的避暑方式,卻也是癲癇患者的大忌。中醫說 “久坐傷肉”,氣血運行不暢,臟腑功能也會減弱。再加上空調冷風直吹,寒邪與濕邪趁虛而入,凝滯經絡。經絡是氣血運行通道,一旦受阻,氣血無法滋養腦竅,癲癇自然找上門。這類患者常感肩頸僵硬、關節冷痛,舌淡苔白,脈沉緊。
建議每隔一小時起身活動 10 - 15 分鐘,空調溫度調至 26℃,風口不對著身體吹。閑暇時用生姜煮水泡腳,借助生姜溫通之力驅散寒濕。
三伏天癲癇養護 “三宜”
除避開上述習慣,做好這三件事也能助力安穩度夏:
宜飲食清淡:多吃冬瓜、絲瓜等清熱利濕的時令菜,早餐一碗小米粥配蒸南瓜,營養又養胃。
宜靜心安神:通過八段錦、冥想等方式讓心靜下來,“心靜自然涼”,心神安寧可減少發作。
宜午間小憩:午時(11 - 13 點)心經當令,午睡 20 - 30 分鐘,或閉目養神,能養心安神、補充體力。
避開不良習慣,遵循中醫養生之道,癲癇患者也能安然度過三伏天。健康無小事,從現在開始改變,給身體一份貼心呵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