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南海,注定是島礁林立,各國勢力范圍交錯并存的局面。
只要石油還是重要的戰略性資源,且世界軍事政治格局不發生大的變化的情況下,南海問題相信在幾十年內都不會有一個各方都滿意的穩妥解決方案。
雖然南海主權問題涉及周邊七八個國家,但是目前唯一有能力與東大抗衡且暫時相安無事的就是越南,而它采取的策略與當年的東大如出一轍,就是默不作聲,填海造島。
而東大對南海諸國也是采取了分化制之的策略,其中對越南基本采取了默認的態度,這也是為什么越南可以以每天吹填10萬立方米泥沙的速度上演一場現代版的“精衛填海”。
用于填海造島用的絞吸船在東大是限制出口的重型裝備,但是全球超過五成的超大型挖泥船來自于荷蘭,東大有世界上最先進的絞吸船“天鯤號”,越南買不到也買不起這樣的重型裝備,但是采取螞蟻搬家的方式,2022年從荷蘭買了5條較小些的“海貍”級絞吸船,單船售價也超過1.2億美元,一股腦全部用于了南海吹填造島。
從外媒的衛星圖片上來看,相比早年比較慢且差的填海造島工程質量,有了新型裝備后,現在幾年越南造島的速度明顯加快且工程質量穩定許多,目前在南海實際占據的11個島礁上都在晝夜不停的填海作業,造陸面積已達8.5平方公里,其中超過60%的工程都是在2023年8月之后完成的。
而且如同東大南海幾個島礁一樣,越南部分島礁工程也開始呈現出鮮明的軍事化特征,均有機場建設痕跡,部分島礁已建有適合中型艦艇停靠的專用碼頭。
應該說,這幾年,越南趁南海紛亂的政治態勢下,配合外交場合的友好姿態,以“悶聲發大財”的特點,在“白天搞基建、夜晚造陸地”的作業模式下,確確實實撈到了不少的實惠,至少不會像菲律賓那樣只能靠一條破船+七、八個水兵搏存在感,這也正印合了越南其“趁亂取利”的投機心態。
本質上,越南給國人的印象總不是很正面,老有一種喜歡占便宜,偷偷摸摸撈好處的感覺,建國后我們也確實因為好面子吃過這種國家不少暗虧,但是現在還喜歡玩這種伎倆就有些格局不太夠了。
對于這種“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上不了臺面的侵蝕行為,雖然東大看不上,但還是要考慮是否繼續加大南海重點區域造島規模,通過卡住南海的戰略要地,并且形成區域性的絕對海空軍優勢,以噸位碾壓對手,實施漸進式擠壓策略,迫使南海諸國放棄對南海區域的不切實際幻想。
武力不能永久解決南海問題,但是形勢比人強,一個強大而富饒的國家,加上一個全球數一數二的強大軍事力量,卻足以通過利益+安全雙重導向,將這個問題最終化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