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的一天,楊振寧與岳父母杜聿明、曹秀清在北京留下一張珍貴合影。
在鏡頭面前,杜聿明身著襯衫,手持香煙。
此時的他已經(jīng)頭發(fā)花白,再也沒有了當年戰(zhàn)場上統(tǒng)御大軍的氣概。
更像是一個退休的老年教師,滿身和氣。
而曹秀清比丈夫杜聿明年長兩歲,因為在臺灣忍受的種種磨難。
此時在外表上更加難掩衰老的形象。
楊振寧則站在鏡頭的最右側(cè),作為已經(jīng)享譽國際的大科學家。
在岳父岳母面前,楊振寧沒有了往日神采飛揚的自信表情。
只是滿臉恭敬地看著攝像頭,顯得頗為拘謹。
杜聿明和楊振寧,一個是對中國近代史有著超絕影響力的軍人。
一個是埋頭于科研領(lǐng)域,為人類知識與科技擔任先鋒的科學家。
他們之所以能產(chǎn)生聯(lián)系,全然離不開一個人。
那就是杜聿明的女兒,楊振寧的妻子,杜致禮。
那么,這非凡的一家人,在鏡頭背后都有著怎樣的故事?
一 楊振寧和杜致禮
楊振寧和杜致禮,一個曾是物理學領(lǐng)域的新秀。
一個卻是國民黨高官的女兒,原本毫無交集的兩人之所以能走在一起。
說起來也是一段讓人羨慕的情緣。
1945年的時候,楊振寧辭別家人,獨自前往美國求學,因為卓越的天賦和不斷努力。
楊振寧的才華被著名科學家泰勒看在眼里,他稱贊楊振寧是自己遇到過的最聰明的學生。
泰勒將自己的畢生所學傾囊相授,成為了楊振寧物理學領(lǐng)域的領(lǐng)路人。
也就是在求學過程中,楊振寧與同樣身處異國他鄉(xiāng)的杜致禮相遇。
但兩人并不是一開始就走到一起的,只能算是點頭之交。
來往并不頻繁,在各自的學科中耕耘,獨自生活著。
杜致禮因為從小受到良好教育,學習過舞蹈和歌唱。
所以氣質(zhì)和談吐都超出常人,這給楊振寧留下了深刻印象。
到解放戰(zhàn)爭開打后,杜聿明在國民黨中的地位水漲船高。
是被稱為救火大隊長的存在,頻繁出現(xiàn)在東北和華中各大戰(zhàn)場上。
此時的杜致禮有著父親的資助,生活無憂,沒有太多煩惱。
可很快,杜聿明被解放軍俘虜。
因為當時蔣介石掩蓋了這一消息,向外宣稱杜聿明在戰(zhàn)斗中被我軍擊斃。
杜致禮在異國他鄉(xiāng)得知這個消息后,陷入悲痛和迷茫之中。
也就是在這一時期,楊振寧與杜致禮頻繁接觸。
楊振寧陪伴著對方走出了人生的這段陰霾,最后順利走在了一起。
到1950年的時候,楊振寧和杜致禮在美國完婚。
此時的杜致禮已經(jīng)從一個大家閨秀轉(zhuǎn)為人妻。
開始在楊振寧的生活中擔任著重要角色,精心照顧著對方的日常起居。
讓楊振寧能夠安心工作,可以說正是有了杜致禮的照顧。
楊振寧才能在科研領(lǐng)域無比專注,有了后來的成就。
異國他鄉(xiāng)的這對夫妻,相互扶持著成長和生活。
二 1971年回國
在這一時期,杜家人與蔣介石的關(guān)系走到了冰點。
這是因為杜致禮的弟弟杜致仁也到了美國留學。
但因為蔣介石后來知道了杜聿明被解放軍俘虜,并且接受改造。
所以對搬到臺灣省的杜家人態(tài)度很差。
就連杜致仁留學時所需的幾千美元學費也不愿意資助。
最終深受學費困擾的杜致仁在美國自殺。
杜聿明在功德林得知這一消息后,對兒子的死萬分痛苦。
最終徹底放棄了蔣介石,積極參加各項改造工作,最終在1959年被特赦。
恢復(fù)自由之身的杜聿明被中央安排到各地,觀察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新氣象。
杜聿明在人民的安居樂業(yè)中更加認可我黨的做法,開始主動要求工作。
后來被中央安排到政協(xié)和文史研究單位工作。
身在臺灣的曹秀清得知丈夫在大陸受到禮遇后。
就有了回到大陸與之團聚的想法,但因為當時國民黨看得很嚴。
為了回到大陸,曹秀清只能和楊振寧夫婦商量對策。
最終在女兒女婿的幫助下,曹秀清先是以看望孫子為由來到了美國。
再從美國飛往日內(nèi)瓦,期間經(jīng)過多國轉(zhuǎn)航,最終回到了大陸,徹底脫離了蔣介石的監(jiān)視。
回到大陸的曹秀清受到我黨的歡迎,并且為他和杜聿明特別安排了住房。
在第一時間解決工作問題,給予了很多生活上的物質(zhì)保障。
而這一時期的楊振寧經(jīng)過多年研究,和同事李政道一起提出了“宇稱不守恒”理論。
這一理論很快就轟動了科學界,楊振寧一夜之間成為世界知名的大科學家。
隨后,楊振寧獲得了世界科學界的最高榮譽,諾貝爾獎。
這個消息在海峽兩岸都引起了巨大震動。
蔣介石看重楊振寧的原因是杜聿明女婿的身份,發(fā)出邀請函。
想讓楊振寧到臺灣工作,并承諾給予他很高的報酬和官位。
但因為之前的杜致仁事件,楊振寧對國民黨政府反感透頂。
并且在他心中,是非常支持中國共產(chǎn)黨的政治主張的,就對蔣介石的邀請不作理會。
另一方面,中央對楊振寧獲得的科學成就也非常重視。
周總理不僅將這個好消息告訴了杜聿明。
更是讓楊振寧的老師張文裕先生,前往瑞典參加楊振寧的頒獎典禮。
并在事后邀請楊振寧回國看望多年不見的家人。
楊振寧對這一消息非常激動,積極準備起了回國探親等事宜。
而楊振寧自從取得物理學的巨大成就后,就希望有朝一日回到中國看望多年不見的父母,以及素未謀面的岳父和岳母。
但當時因為中美雙方的關(guān)系十分冷淡。
這件事一直被拖到了1971年初,美國國務(wù)院才宣布。
解除長久以來的本國公民不得前往中國旅行的禁令。
得知這一消息后,楊振寧就開始準備自己的回國之旅。
最終在同年7月,帶著家人返回了闊別26年的中國。
三 合影的背景
中央對楊振寧一家人的回國之旅非常重視,周總理不僅特別接見了楊振寧。
還安排宴會款待,席間,杜聿明和妻子曹秀清也被邀請到現(xiàn)場。
就像所有新女婿第一次見到老丈人一樣,楊振寧也沒有避免尷尬的瞬間。
在宴會中,兩人坐在一起,但楊振寧第一次見到杜聿明,不知道該怎么稱呼為好。
畢竟之前兩人雖然有著書信來往,還是有些生疏。
楊振寧從禮貌出發(fā),就稱呼了一聲“杜先生”,在一旁的周總理聽得哈哈大笑,連忙讓楊振寧改口道:“應(yīng)該叫岳丈大人!”
反應(yīng)過來的楊振寧立刻改口,而杜聿明對于女兒挑選的這位丈夫十分看好。
也就是在這個背景下,楊振寧和岳父母杜聿明、曹秀清有了那張合影。
一張簡單的照片背后,卻隱藏著杜聿明這一家人多年來飽受分離之苦,最終相聚的幸福時刻。
而在這次會面結(jié)束后,這張照片就被杜聿明珍藏在家中客廳最顯眼的地方。
每當有客人來訪,都會在第一時間看到。
由此可見,在杜聿明這位軍人眼中,楊振寧做自己的女婿是十分合格且驕傲的。
楊振寧也沒有辜負岳父的寄托,繼續(xù)留在美國從事科學研究。
但心中一直牽掛著中國的科學發(fā)展,積極獻言獻策。
雖然他曾經(jīng)因為加入美國國籍受到不少人的詬病。
可作為一個中國人獲得諾貝爾獎,以及在科學領(lǐng)域取得引人矚目的成就。
都代表了中國人在科研方面的優(yōu)秀能力,絲毫不比白種人差。
就像一次記者招待會上,記者問楊振寧為中國都做過哪些貢獻。
楊振寧毫不掩飾地回答道:“我?guī)椭袊苏一亓俗孕牛 ?/strong>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