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車主爆料稱,被一種名為“統籌”的“假車險”坑過,發生事故之后,才發現買所謂"保險",根本沒有保險,如同“廢紙一張”。
“廢紙一張”的“保險”
根據新聞報道,太原張先生車險到期前,有個"太平洋保險業務員"加他微信,"今天付款,立省300多!"張先生直接付了3336元。收到"保單"發現交強險和商業險竟分屬兩家公司?對方稱,"這是人保太平洋的團購合作渠道!"結果一查傻眼了——保單底下簽的根本不是"太平洋保險",而是"太平在線"如果想退款?對方直接扣400元"服務費",張先生無奈只當自認倒霉!
成都陳先生在交通事故全責后,找"統籌公司"理賠,結果直接翻臉不認賬!即便將其告上法院,法院也無可奈何,因為"統籌單≠保險合同!不受《保險法》保護!"超出交強險的損失,則需要自己承擔!什么叫“統籌保險”呢?實際上,所謂“統籌保險”實際上不是保險,正經保險公司都有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原銀保監)發的牌照。
而所謂“統籌的機動車提供保障”,實為運輸行業內的一種互助機制。服務公司以“安全統籌”名義向車主或運輸單位收取費用集資,形成資金池,以此為加入“互助團體”的車輛提供約定范圍內的有限補償。你交的所謂“保費”,也可以稱作“份兒錢”或者“會員費”。
所以運營“統籌車險”的公司,多為小公司,幾乎沒有什么保險金和準備金,資金運作不透明,規模小、抗風險能力極弱,一旦理賠規模大或公司倒閉,承諾即成一紙空文,理賠爭議與執行風險高。最為關鍵的是,沒有金融監管,更沒有《保險法》保護。買保險不能圖便宜!為什么會有人上這種“統籌保險”呢?實際上,絕大部分的原因只有一個——”圖便宜“!
尤其是新能源車型的車主,雖然現在車價比較便宜,但是保險費用確實很高,大幾千塊的保險費用,比同價位的油車高出不少,很讓人頭疼!所以出于貪圖便宜的心理,“統籌保險”就成了不少新車主的“大坑”。對于買保險這件事兒來說,一定要認準持牌、正規保險公司,通過官方或正規授權渠道購買、查驗保單真偽,確保對公付款!所以有時候,有些錢花的,確實不能只“圖便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