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瀚森首輪第16順位被開拓者選中,事后帕金斯一番“寄語刷屏,點贊他的蓋帽、韌性、球商,社交媒體一片熱鬧,國產球員首輪簽,確實稀罕,尤其是身上標簽多,既有硬數據加持,也能靠試訓漲名氣,問題來了,帕金斯的這些夸贊和建議,到底能不能轉化成NBA生存指南,或者說,楊瀚森到底離我們期待中的“男籃頂梁柱有多遠,這還真值得細摳
先說帕金斯的評價,別看他現在是評論員,當年也是在聯盟里摸爬滾打過來的狠角色,他的點評大部分都聚焦在“球商和“態度上,這一套說起來都快成NBA新秀課代表的標準配置了,不過他點名讓楊瀚森“第一個進球館,最后一個走,還建議他別走捷徑,跟著老將混,這話聽著親切,背后其實是美國籃球圈的老傳統——新秀要想立足,先得把苦活累活干到極致,拼命三郎的勁頭不能丟,楊瀚森這方面其實還真不缺料,從CBA到國家隊,訓練刻苦、作風硬朗基本沒斷過,只不過NBA這攤水有多深,他還得自己慢慢趟
回到今年選秀,楊瀚森順位能漲到16,聯合試訓絕對是加分項,球商和攻防表現都在線,尤其防守端的存在感讓不少美媒都“點贊回懟,說他是有潛力的護框中鋒,這不是吹牛,但也別忘了,NBA的防守體系和CBA完全兩碼事,籃下不是只靠身高和反應,閱讀比賽、協防意識、換防能力,都是一套系統活,楊瀚森的蓋帽和補位在CBA算頂級,放到NBA,能不能跟上節奏還得看夏季聯賽和季前賽的實際表現,別忘了,聯盟里站穩腳跟的亞洲內線,一個手都能數得過來
帕金斯還特意提了休賽期要適當休息,別把自己累傷了,這話其實挺實在,畢竟不少新秀一股腦猛練,真進了常規賽反倒頂不住,楊瀚森這賽季肯定是沒法“擺爛了,夏聯、季前賽、隊內競爭,場場都是硬仗,開拓者現在正處于重建期,隊里年輕人扎堆,氣氛能卷,機會不少,但競爭也是真刀真槍,想拿出場時間,得比誰都拼得狠,帕金斯說要選個老將帶路,這頗有點“拜師學藝的意思,NBA里不少角色球員都是這么熬出來的,楊瀚森如果能抱住大腿,少走彎路,確實事半功倍
說回中國球員進NBA,過去這些年,球迷最怕聽的就是“高開低走,姚明的高度之后,易建聯、周琦、王哲林等人都曾被寄予厚望,可惜最后不是水土不服,就是傷病拖后腿,想在NBA打出名堂,光靠天賦和苦練還不夠,適應環境、融入戰術、心理抗壓,全都是大考,楊瀚森這批人顯然已經吸取了前輩的教訓,出國前就開始補短板,英語、身體、技戰術準備都同步推進,按理說,不會再重蹈覆轍
選秀大會當天,不少美媒和球探都給楊瀚森“點贊,說他“NBA ready,但這仨字說起來容易,真到了NBA的日常生活和比賽強度,別說新秀,就連混了幾年的人都得吃苦頭,開拓者現在陣容年輕,擺明了要培養新人,楊瀚森的機會不少,但壓力也大,主教練和管理層肯定會給時間,但能不能抓住,得靠他自己,畢竟這個聯盟,從來不等人
其實,楊瀚森的成長路徑很像當年林書豪剛進聯盟的時候,初來乍到沒人看好,靠著訓練和機會才慢慢打出名堂,楊瀚森要做的,就是在有限的出場時間里,哪怕只有幾分鐘,也要拼命展示自己的防守和籃下終結能力,爭取把每一次表現都變成教練組的“高光時刻,只有這樣,才能一步步站穩腳跟,而不是變成“飲水機管理員
有意思的是,輿論場上對楊瀚森的期待也在變,早些年,大家盼著中國球員能進NBA就行,現在開始要求要有數據、有表現、能扛事,這種變化其實挺現實,誰都不想再看到“選上就回國的劇情了,楊瀚森這次選秀,既有歷史成色,也有現實壓力,球迷們嘴上喊著“別太苛刻,但心里都清楚,只有真正在NBA站住腳,才算對得起這一波流量和期待
最后回到帕金斯的建議,老將帶路、首個到館、最后離開,這些都是NBA菜鳥要過的關,楊瀚森身上有自律和韌勁,這是好事,但NBA的新秀墻可不是靠意志力就能撞穿的,他得在每一次對抗中成長,在每一場比賽里證明自己,能不能成為男籃的頂梁柱,能不能讓“首輪秀不只是噱頭,接下來的這兩年就見分曉了,球迷可以期待,但也要多點耐心,畢竟NBA的路,從來就不平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