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2日,海安市人民法院的一紙裁定,揭開了江蘇中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債務危機的司法處置序幕。
這家橫跨漁業食品、不動產業、生物科技的國家級重點企業,因無法清償到期債務被債權人申請破產清算。
而這場由地方龍頭企業債務危機引發的蝴蝶效應,正在向整個“中洋系”以及地方金融體系蔓延。
不到一個月,多家“中洋系”企業如多米諾骨牌般接連倒塌。
5月7日,海安市人民法院依據債權人申請,裁定受理南通龍洋水產有限公司、江蘇中洋酒店有限公司、江蘇中洲置業有限公司的破產清算。
5月12日,江蘇中洋河豚莊園有限公司、南通中洋河豚大酒店有限公司、江蘇中洋生態魚類股份有限公司、江蘇中洋動物營養科技有限公司、江蘇中洋建設管理有限公司、江蘇中洋商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江蘇中洋金磚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南通中洋置業有限公司、南通南洋置業有限責任公司、海安會議中心有限公司等多家中洋關聯企業,均以“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為由主動向法院申請破產。
天眼查信息顯示,“中洋系”企業債務規模龐大,債務糾紛類型繁雜,債權人結構亦呈廣泛牽連態勢。
? 債務規模龐大——江蘇中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被執行金額約5.28億元,南通龍洋水產有限公司被執行金額約11.37億元,江蘇中洋酒店有限公司被執行金額約10.93億元,江蘇中洲置業有限公司被執行金額約8.21億元,江蘇中洋動物營養科技有限公司被執行金額約5.06億元……粗略統計,僅上述5家中洋關聯企業被執行總金額已逾40億元。
? 債務糾紛類型繁雜——金融借款合同糾紛、借款合同糾紛、追償權糾紛、民間借貸糾紛、買賣合同糾紛、房屋買賣合同糾紛、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勞動爭議等相互交織。
? 債權人結構廣泛牽連——既牽涉中國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等大型國有金融機構,亦讓多家海安地方企業深陷其中。
由海安開發區國有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和鑫緣繭絲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合控股的海安開發區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有限公司被卷入到多起追償權糾紛之中。
海安、南通、如皋、如東等地的多家農村商業銀行則深陷金融借款合同糾紛及借款合同糾紛。
值得一提的是,深陷“中洋系”債務糾紛的農商行,自身本就面臨著風險與挑戰。
以江蘇海安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為例,其不僅股權結構高度分散(由蘇中建設集團等146家企業及1732位自然人聯合持股),且存在超3600條涉訴關系、超1000條開庭公告、超1300條立案信息等。
更宏觀層面,據經濟參考報近日報道,2025年5月以來,全國范圍內已有49家農商行因各類違規行為收到罰單,罰沒總金額超2700萬元,違規事由涉及信貸業務、反洗錢、支付結算等多個領域,尤以反洗錢領域為違規高發區。
不可否認的是,一家地方龍頭企業的轟然坍塌,絕非孤立的企業財務事件,其后續進展可能對區域經濟生態與金融穩定產生影響。
地方銀行或首當其沖——相較于資本實力雄厚的國有大行,地方銀行存在資本充足率偏低、風險撥備覆蓋有限、客戶集中度過高等結構性弱點。中洋集團形成的不良貸款,可能會增加相關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對其資本狀況帶來壓力。深度介入中洋債務鏈的海安農商行,其資產質量與經營穩定性面臨考驗。
地方財政亦面臨一定壓力——作為地方納稅大戶,龍頭企業的破產清算可能導致地方財政收入相應下降。此外,破產清算衍生的職工安置、欠薪清償等問題,也可能需要地方政府協調資源應對,財政收入減少的同時還需增加一定財政支出。
江蘇中洋集團的破產清算,揭示了地方龍頭企業債務風險、地方銀行體系穩健性以及地方經濟韌性三者之間的緊密關聯,其后續進展將成為觀察區域經濟金融體系健康度的重要窗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