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請多愛我一點!”
假如,你生下來就知道你和父親的關系,會預示著你人生的走向,我想你應該會對父親說出這樣一句話。
但是抱歉!沒有假如。
在父愛這塊,我們是被動的,只能寄希望父親能夠有“多愛我們一點”的覺悟,以便我們的人生走向,更加如意。
這不由得,讓我們好奇這樣兩個問題:
為什么父愛多一點,我們的人生走向就會更加如意呢?
那些缺失父愛的人,又該如何?
別急,慢慢往下看。
父親給予子女的愛越多,子女參加社會活動越積極
我們的人生走向,從大方向來說,無非兩種:一種是熱衷于各種社會活動,另外一種是遠離各種社會活動。
這里的社會活動,指的是在社會中參與的各類事情,比如:職場,就是我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項社會活動。
甚至婚姻,也可以理解為一種社會活動。
顯然,那些積極參與各類社會活動的人,所獲得的發展機會將會更大,人生走向稱心如意的概率也會更大。
而他們之所以會積極參與各類社會活動,源頭還是因為在自己童年時期,父親給予了他們更多的愛。
早先,我在一篇《父親參與教養與兒童親社會行為發展研究》的報告中,看到這樣一個結論:
“父親與兒童進行溫暖、給予情感的支持和適度監督等積極參與方式,更有利于兒童社會性發展。”
一位心理咨詢師在某問答平臺上,也曾說:
“現當代的一些心理學家根據實際案例,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家庭之內的世界,受母子關系的影響;家庭之外的世界,受父子關系的影響。’”
因此,為了讓子女偏向于積極參加社會活動,有一個稱心如意的人生走向,請父親務必給予子女更多的關愛。
缺失父愛的孩子,人生往岔路走的概率會增大
父親給予子女關愛,這本身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但是,總有那么些父親,做不到這一點,以至于給子女留下心理創傷。
美國的科學家曾做過一項關于“父愛缺失”的研究。
研究結果表明,在父愛缺失的家庭環境中,會導致孩子過早進入青春期,并引發一系列的心心理和生理問題。
缺失父愛,對孩子的影響輕則人生走偏,重則人生直接走到盡頭。
這并非危言聳聽。
2020年上映的懸疑電視劇《隱秘的角落》里的朱朝陽(榮梓杉飾演)就是一個缺失父愛的孩子。
朱朝陽的父親朱永平重組家庭后,因為害怕現任妻子知道后不高興,所以給予朱朝陽的父愛,都是小心翼翼的;
朱朝陽同父異母的妹妹,更是直接當著他的面說:“爸爸喜歡我,不喜歡你”。
這句話讓朱朝陽很受刺激,最終做出將妹妹推下高樓的極端舉動。
朱朝陽自己的人生,也被毀了。
雖然,這是一部電視劇里的情節,但是現實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例子。
2024年1月31日,北大學生吳謝宇因殺害自己的母親被執行死刑。
吳謝宇在看守所寫下的懺悔信中曾說,父親去世后,他覺得無論自己得多少個第一名都毫無意義,每天活得很累,很痛苦。
甚至,他還覺得父親死后,母親一直沉浸在悲傷中,他將母親殺害,是幫母親“解脫”。
像吳謝宇這樣的極端案例,足以說明父愛對子女有多重要。
缺失父愛的子女,不能坐以待斃
雖然,我們不斷強調父愛對子女有多重要,缺失父愛可能會讓子女的人生往岔路走。
但是,有非常多的人,總因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導致自己沒有父愛。
難道這部分人,就只能坐以待斃嗎?
顯然不是,更多還是要想辦法自救。
自救的第一步就是,承認自己缺失父愛,并且有父愛的需求。
要告訴自己,“父愛的缺失”不是你的錯,而是客觀因素所致。
如果因此感到很難受,也要允許自己難受。
緊接著要做的就是重新構建內在的安全感,把對父愛的渴望轉化成對自己的關愛。
另外,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想辦法重新塑造自己的價值感。
這種價值感源自于,自己一步步實現自己的目標,讓自己充滿自信。
一旦自己的價值感被重新塑造起來,那顆因缺失父愛而受傷的心,也會被你修復好。
總之,你和父親的關系很重要,這會預示著你人生的走向。
這關系如果是好的,我們是幸運的,應當好好珍惜。
關系如果不好,有機會修復就努力去修復,沒機會修復就要學會自己愛自己。
-The End - 作者-而這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