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歷史總是擁有各種各樣的巧合,但是當這種巧合相聚在一起,就會變成必然。今天,當我們享受著和平的發展環境和完善的社會保障之時,我們都要由衷地感謝一個人,他就是毛主席!
歷史向我們證明了毛主席是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最佳人選,為什么是毛主席呢?因為與其他人相比,毛主席擁有四個“最”,無人能比的四個“最”!
一、毛主席最了解中國國情
想要帶領一個國家走向輝煌,不了解這個國家的實際國情是絕對不行的,這是成為一個偉大領袖的先決條件。
中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國家,占中國最多人口的就是農民,想要解決中國的問題,就先要解決農民的問題。
毛主席恰恰就出生于農民家庭,自幼在農田里的生活,令毛主席深刻地了解農民的疾苦,也從內心深處同情貧苦的農民。
毛主席在學生時代就經常外出游學,他跟同學一起走遍湖南最貧苦的農村,深入了解和調查中國農民的現狀,這為他日后帶領農民們革命打下了基礎。
1920年,毛主席為赴法勤工儉學的同學們籌到了很多學費,但是自己卻沒有前往法國。
因為他知道,中國的問題比任何國家的都要復雜,他必須留下來將中國農民的問題研究清楚,花時間將自己國家的問題研究清楚,比去別的國家求學更加重要!
正是因為毛主席早早地將研究農民作為自己的己任,令毛主席成為了眾多革命者之中,最了解中國國情的,之后毛主席的成功自然也就順理成章了。
二、毛主席擁有最豐富的斗爭經驗
毛主席可以說自幼就投入到了反剝削、反壓迫的斗爭當中。
在他的少年時代,就因為多次反抗父親和私塾老師的命令而學會了不少斗爭的技巧。
后來毛主席在長沙求學期間又參加了革命軍、領導了驅張運動、組織并成立了新民學會。
隨著自身年齡的增長以及能力的提升,毛主席又以湖南代表的身份參加了中共的一大,在上海領導了反對軍閥趙恒惕的運動,毛主席出色的斗爭,令趙恒惕直呼:“再來一個毛澤東,我將無法立足”。
1924年,毛主席就作為共產黨的湖南代表出席了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并且多次發言,而當時的蔣介石只是列席旁聽而已。
毛主席在會上的出色表現獲得了孫中山和一些國民黨人士的賞識,因此被任命為中央候補執行委員。
大會結束之后,毛主席被派遣到國民黨上海執行部工作,同時兼任中共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此時的毛主席才僅僅31歲。
在國民黨內工作時,毛主席與國民黨右派進行了曠日持久的斗爭,當時的右派人物葉楚傖就多次提到:“用盡辦法,把毛趕走”。
1924年12月,毛主席離開上海回到湖南,陸續在湖南組織起20多個農民協會,之后又被調到廣州擔任國民黨宣傳部長和中央候補委員。
毛主席的上任,立刻就令國民黨的宣傳工作煥然一新,成績喜人。只可惜國民黨內部派系林立,斗爭不斷,毛主席也在與國民黨右派的斗爭當中受到打壓。
在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之后,毛主席據理力爭反對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
1927年9月,早已經擁有豐富斗爭經驗的毛主席領導了著名的秋收起義,并且將隊伍帶到井岡山,創立了第一個革命根據地。
工農紅軍的隊伍在毛主席的帶領下不斷發展壯大,并且一次次挫敗國民黨反動派的“圍剿”。
可以說,毛主席這積年累月的斗爭經驗是任何人都比擬不了的,毛主席領導下紅軍的勝利與之后李德、博古等人領導下的失敗形成鮮明的對比,直到遵義會議確立毛主席的領導地位,毛主席的斗爭經驗都是革命者之中最為豐富的。
三、毛主席最了解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一直以來都是各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也不例外。
然而,在共產主義運動在中國大地上展開之時,來自共產國際的指示卻拘泥于書本上的教條,令中國的革命蒙受了不應該有的損失,這種死板套用的方法就是不夠了解馬克思主義的表現。
毛主席對馬克思主義的學習非常透徹,早在北京大學擔任圖書館管理員的時候,毛主席就意識到馬克思主義需要因地制宜、活學活用。
他說:“中國的階級斗爭與歐洲的階級斗爭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從事中國革命就必須研究中國的階級斗爭的特殊性。”
正是從這一觀點出發,毛主席非常重視對中國國情的研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令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的實際能有效地結合。
唯有非常了解馬克思主義的人才能夠做到這一點,而毛主席正是老一輩革命家中最為了解馬克思主義的人!
四、毛主席最擅長團結大多數人
中國有句俗語叫:“眾人拾柴火焰高”,《共產黨宣言》也有一句話是:“全世界的無產者,聯合起來!”
這兩句話都在闡述同一個道理,那就是想要在對抗與斗爭之中獲得勝利,就必須團結一致,而毛主席恰恰就非常擅長團結大多數人。
在初上井岡山時,黨內曾經就想把盤踞在山上的農民武裝消滅,是毛主席力排眾議,將部隊與山上的農民武裝結合起來,讓兩支部隊很快地團結在一起,并且將匪氣頗重的袁文才、王佐等人培養成了紅軍優秀的指戰員。
沒有這種團結能力,工農紅軍根本不可能在井岡山地區立足,就更別提后面的革命了。
在剛剛與朱德、陳毅會師時,雙方也就帶兵理念不同產生過分歧,但是毛主席都很快地與他們團結起來,贏得了朱德、陳毅的信任。
在關系中國革命危急存亡的遵義會議上,毛主席之所以能獲得大多數同志的擁護,也是因為他團結了大多數人,令錯誤的路線沒有了支持者!
毛主席絕對是當之無愧的團結能力第一人!
總結:毛主席是備受中國人民愛戴的開國領袖,歷史之所以會選擇毛主席,正是因為毛主席集這四個“最”為一體,以高超的才華與能力,帶領著中國人民擺脫了剝削與壓迫,獲得了民族獨立與人民解放。
歷史向我們證明了,只有毛主席才能領導中國革命走向最終的勝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