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福建街巷的早點攤升起第一縷炊煙;當暮色四合,夜市排檔的猛火爐騰起灼灼火苗……這人間“煙火氣”,是城市最鮮活的脈搏。然而,燃氣相關特種設備安全如同懸于煙火之上的利劍,時刻考驗著城市治理的精度與溫度。
福建市場監管系統以“零容忍”的監管態度,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在專項排查中較真碰硬,在創新監管中破題攻堅,在宣傳引導中潤物無聲,為八閩大地的“煙火日常”擰緊“安全閥”,筑起“防火墻”。
專項排查:消除隱患“導火索”
寧夏銀川“6·21”特別重大燃氣爆炸事故的慘痛教訓,化作福建推進整治的警醒動力。省市場監管局迅速印發工作方案,編制《福建省市場監管系統城鎮燃氣安全專項整治實用手冊》,成立由局主要領導掛帥的工作專班,召開9次專班會議,發布10期工作簡報,通過“十個強化”機制推動整治行動走深走實。
在拉網式排查中,全省224家液化石油氣瓶相關單位、1.2萬公里燃氣壓力管道等關鍵數據一一摸清,構成精準施策的基座。線下,排查氣瓶制造、充裝、檢驗單位1233家次,檢查燃氣壓力管道使用單位1622家次,發出360份《安全監察指令書》。據省市場監管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處負責人介紹,自專項整治開展以來,已淘汰氣液雙相液化石油氣瓶6849只。
創新監管:鍛造數字“防護網”
一張看不見的“數字網”正實時監測著壓力管道運行狀態。每條管道的材質、使用年限、巡檢記錄等數據清晰呈現,壓力異常時系統會發出預警。這是福建推進智慧監管的生動實踐——作為全國首個實現燃氣壓力管道全主體、全品種、全鏈條嚴格監管的省份,福建用科技為安全裝上“智慧大腦”。
我省率先在國內形成壓力管道風險分級標準,出臺6個配套檢驗技術規范,創新“三同步”整治法(同步排查隱患、同步檢驗檢測、同步解決歷史問題)。針對早期建設管道“未檢先用”“登記模糊”等歷史遺留問題,通過無損檢測、應力分析等技術手段,既守住安全底線又保障了企業生產需求。
在使用登記方面,配套出臺《關于進一步規范壓力管道使用登記及信息化管理的若干意見》,明確跨區域管道監管職責。針對氣瓶監管難題,全省205家液化石油氣充裝單位全部建成充裝信息追溯系統,每只鋼瓶都有專屬二維碼。在充裝站,工作人員掃碼即可查看鋼瓶制造日期、檢驗記錄、充裝次數等信息。氣瓶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實現“瓶瓶賦碼、處處掃碼、事事追溯”,阻止“黑氣瓶”流入市場。
數字化監管不僅提升效率,更讓隱患排查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預警,構建起科技賦能的現代化監管體系。
宣傳引導:織密意識“防護線”
“燃氣安全系萬家,生命財產你我他……”在福州地鐵1號線車廂電視上,正循環播放著省市場監管局制作的《燃氣安全七字訣》短視頻,生動的畫面與押韻的口訣讓安全知識深入人心。這條被市場監管總局全網推廣的視頻點擊量破千萬,成為福建市場監管部門“接地氣”宣傳的典范。
“避免說教式宣傳,讓安全知識活起來。”省市場監管局打造的《燃氣三彈》科普劇,以情景喜劇形式演繹違規用氣危害,在福州北站8面LED立柱和6032面地鐵電視屏高頻播放,日均覆蓋超200萬客流。線上,該局的傳播矩陣還包括微信公眾號、短視頻平臺等,形成全方位宣傳網絡。
線下活動同樣“聲”入人心。全省累計發放宣傳資料17.4萬份,開展現場宣講1200余場,1354篇次媒體報道構筑起立體宣傳網。福建市場監管系統將宣傳融入日常監管,在執法檢查中同步開展安全指導,在社區服務中普及用氣知識。通過“安全進萬家”活動,將專業知識轉化為百姓易懂的語言,推動形成“人人關注燃氣安全、家家重視隱患排查”的社會氛圍。這種潛移默化的宣傳教育,與專項整治、智慧監管形成合力,構建起“制度+技術+意識”的三維防護體系。
人間煙火氣,最是撫人心。從瓶瓶罐罐到萬里管道,福建市場監管人用腳步丈量責任,以科技賦能智慧,靠制度固化成果。八閩大地的煙火氣愈發濃郁,這不僅是城市治理能力的體現,更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生動實踐。福建市場監管部門的探索為全國燃氣相關特種設備安全監管提供了可復制的經驗,讓萬家燈火在安全的底色中綻放溫暖光芒。 (記者 王莉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