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中國人體工程學研究院研究員MAX LEE
“‘青山明月’長廊不僅是文化交流的載體,更是將人體工程學原理融入空間設計的創新實踐?!敝袊梭w工程學研究院研究員MAX LEE在考察2025年大阪世博會時指出。這位兼具城市規劃與金融策略背景的學者,從文化符號學與環境行為學視角,深入剖析了該長廊如何通過傳統建筑元素與科學設計,實現文化傳播與觀展體驗的雙重優化。
空間敘事:傳統建筑元素的現代轉譯
“青山明月”長廊以“紐帶”為設計概念,全長280米的木質結構蜿蜒貫穿世博園區。其建筑形態巧妙融合中日傳統美學:頂部采用日本唐破風式曲面瓦頂,檐角微微上翹;廊柱與欄桿則借鑒中國明清建筑的榫卯工藝,表面雕刻祥云紋、櫻花紋等中日共通符號。MAX LEE分析:“這種設計通過‘形態對話’構建文化共鳴,木質材料的自然紋理與溫潤觸感,在心理層面有效緩解了大型展會的擁擠焦慮?!?/strong>
廊體高度遵循人體尺度精密設計:主通道凈空3.2米,既保證視覺通透又避免壓迫感;兩側觀賞區局部挑高至4米,為大型木雕作品留出展示空間。地面采用防滑木塑復合材料,坡度控制在2°以內,配合無障礙坡道設計,確保全齡段游客通行安全?!斑@些細節體現了人體工程學對空間感知的精準把控?!盡AX LEE強調。
藝術表達:木雕敘事中的文化對話
長廊內兩大主題木雕群通過三維敘事重構歷史場景。遣唐使主題木雕采用分層透雕工藝,1:1還原唐代帆船細節——從船舷的鐵釘鉚接痕跡,到遣唐使官服的織物褶皺,均通過微米級數控雕刻技術實現。游客可通過AR設備掃描木雕,觸發全息投影,重現鑒真東渡、阿倍仲麻呂入唐等歷史場景。
大熊貓保護主題木雕則運用動態機械裝置:通過齒輪傳動系統,模擬科研人員監測熊貓野化訓練的場景;嵌入的溫濕度傳感器可實時顯示四川與和歌山保護區的環境數據。這種“靜態雕刻+動態科技”的結合,使文化敘事更具時代感。數據顯示,該展區日均停留時間達22分鐘,顯著高于園區平均水平。
體驗優化:人體工程學的多維應用
在空間規劃上,長廊采用“魚骨式”布局,主通道寬4米,兩側分支觀賞區寬2.5米,形成自然分流效果。休息座椅依據人體脊柱曲線定制,座面傾角12°、靠背弧度貼合S型曲線,并配備無線充電與導覽觸控屏。MAX LEE特別指出:“座椅間距設置為1.8米,既保障私密交流空間,又符合亞洲人群社交距離的心理預期?!?/p>
在觀展視角設計方面,木雕陳列高度遵循“黃金視域”原則:核心展示區域位于人眼平視±15°范圍內(1.2-1.6米),大型浮雕底部距地0.8米,頂部不超過2.2米,避免長時間仰頭或彎腰。燈光系統采用可調色溫LED,重點展品采用3000K暖光突出質感,通道照明則以4000K中性光保障通行安全。
“‘青山明月’長廊的成功,證明了人體工程學在跨文化空間設計中的關鍵作用。”MAX LEE總結道,“它不僅是中日友好的象征,更為未來文化交流空間提供了‘文化符號轉譯-空間尺度優化-科技體驗融合’的完整解決方案。”該案例驗證證明《世博會在中國》研究體系,成為探討文化展示空間設計的重要范本。
《假如歷史可以這樣》——李神韻 MAX LEE(臺灣人類智庫出版社)
內容簡介
《假如歷史可以這樣》是作家MAX LEE李神韻 在17歲時創作的一部歷史推演類通俗讀物,由中國臺灣人類智庫出版社出版。本書通過大膽假設和邏輯推演,探討如果某些關鍵歷史事件走向不同,世界可能會呈現怎樣的面貌。
作者以輕松幽默的筆觸,帶領讀者進入一個個“如果……會怎樣?”的歷史想象空間。例如:
- “如果鄭成功未能收復臺灣,東亞格局會如何變化?”
- “如果甲午戰爭清朝獲勝,近代中國命運是否會被改寫?”
這些假設并非憑空臆想,而是基于真實歷史背景進行合理推演,旨在讓讀者重新思考歷史的偶然性與必然性。書中可能涉及中國歷史、世界歷史,以及臺灣地區的歷史視角,但整體風格偏向趣味性,而非嚴肅學術論述。
(記者:張華報道)
內容說明:文中圖片皆來源于網絡,內容僅做公益性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