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5日,農歷六月初一,香港養和醫院病房里,83歲的蔡瀾在親友環繞中合上雙眼。
沒有哭喊,沒有慌亂。
遵照他的意愿,沒有告別儀式,沒有追思會,骨灰將靜默歸于天地——這位“香港最后一位才子”的退場,像極了他的人生:不打擾,不糾結。
01 最后一場任性,散盡家財換逍遙
去年三月那場意外,徹底改變了蔡瀾的生活軌跡。
妻子摔倒的悶響驚動了他,救妻心切沖過去時,他自己也重重摔倒在地。
股骨斷裂嵌入鋼板,妻子撒手人寰。
面對雙重打擊,他卻咧嘴一笑:“是好事,她沒痛苦,我也自由了。”
別人以為他會守著老屋追憶往昔。
他卻做了件讓全港嘩然的事——賣豪宅,送藏品,只留一餅8塊錢的普洱茶。
那是他初到香港時買的,半個世紀的時光都沉淀其中。
轉身搬進維港上空的酒店公寓。
落地窗外,海水日夜翻涌。他月擲50萬港幣,雇了八人團隊:秘書、護士、管家、司機,甚至還有專屬女醫師。
輪椅困不住他,雪茄夾指間,他笑罵:“誰管我我就罵誰!活一天是一天,要什么規矩?”
朋友勸他早睡養生,直接被他“請”出門。
弟弟探望時撞見他醉臥不醒——原是貪吃花雕浸的黃泥螺,醉倒兩天。
弟弟嚇得魂飛魄散,他醒來卻哈哈大笑:“急什么?這不還活著嘛!”
02 風流皮下真名士,吃喝玩樂皆成傳奇
“女朋友?一年一個。”2016年《十三邀》鏡頭前,蔡瀾面對許知遠的提問,答得臉不紅心不跳。
小學作文寫“理想是開妓院”,地點選澳門,要請名廚做菜,招才藝女子“賣藝不賣身”。
可女神們偏對他贊譽有加。
李嘉欣夸他“品味最好”,林青霞贊他“讓成熟女人仰慕”。
香江才女白韻琴說他:“風流卻不下流。”
若以為他只會談情就錯了。
監制成龍《龍兄虎弟》《快餐車》時,他是邵氏最犀利的制片人;
提筆寫食經,他吃遍五家店才出一篇專欄;
主持《今夜不設防》,他讓張國榮自曝初夜、關之琳承認當情婦,創下70%收視神話。
他復刻金庸筆下的“二十四橋明月夜”,把豆腐釀入金華火腿蒸透;
列出“死前必吃清單”:法國白蘆筍“不吃死不瞑目”,南斯拉夫稻草烤羊“天下絕品”。
03 毒舌老頭與人間清醒
有人問:“怎樣擁有喜歡的人?”
他反問如驚雷:“人是給你擁有的嗎?”
記者暗諷年輕人躺平,他眼皮一抬:“本該如此。”
去年住ICU傳聞滿天飛,他親自辟謠:“未至于病危!”
轉頭卻對媒體聊起墨西哥見聞——當地人只在死人時放煙花。
他眼睛發亮:“不一定要活著才慶祝,死了也要放煙花嘛!”
被問是否怕死,他只答:“我活過。”
妻子離世后,他更把“等死”活成行為藝術:看海,打游戲,笑言“死時搞個派對玩玩”。
維港的浪還在翻涌,只是落地窗前少了一個抽雪茄的老頭。
他曾把感傷“鎖進保險箱扔進海里”,只留快樂給人間。
無兒無女無牽掛,連骨灰都不占寸土——別人養老憂心忡忡,他散盡家財住海景;別人避諱死亡,他笑談“等死挺好玩的”。
金庸當年說得精準:“論風流多藝我不如蔡瀾,他是個真正瀟灑的人。”
如今才子時代落幕,最后一顆星墜入海天之間。
若有另一個世界,想必他正舉杯招呼金庸倪匡黃霑:“喂,嘗嘗這新摘的岡山水蜜桃,甜過初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