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參考消息網(wǎng)報道,一位知情的消息人士透露,日本首相石破茂將取消出席本周在海牙舉行的北約峰會。日本富士電視臺報道稱,石破茂取消此次行程的原因是,北約與“印太四伙伴”原定的會晤可能無法舉行,而且與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的會晤也不太可能舉行。與日本和新西蘭一起組成“印太四伙伴”的韓國和澳大利亞也表示,其領導人不會出席北約峰會。另一位消息人士透露,特朗普原本希望與“印太四伙伴”舉行會議。消息人士還稱,外相巖屋毅將代表日本出席此次峰會。
韓國總統(tǒng)(資料圖)
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特朗普也“功不可沒”,不得不提到的一點是,特朗普在搞砸盟友關系上簡直天賦異稟,自從特朗普上臺之后,他不僅在G7峰會提前離席,導致最后也沒有發(fā)表聯(lián)合聲明,同時北約這個軍事同盟肉眼可見地走向了分裂。其他北約成員國希望能夠得到美國的保護,但是特朗普的主要訴求就是要求盟友向美國交更多保護費,特朗普的第一個任期內,就曾要求北約成員國將國防預算提高到本國GDP的2%以上,再次上臺之后,特朗普更是要求各成員國將這一數(shù)字提高到5%。
這句話對韓國而言,意味著軍費預算需從當前占GDP的2.32%飆升至132萬億韓元,規(guī)模超過現(xiàn)有水平兩倍。并且這筆錢足夠支付韓國全國兩年的養(yǎng)老金,或建設10條高速鐵路,面對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與社會福利支出急劇攀升的雙重夾擊,韓國國防安全論壇秘書長嚴孝植坦言:“短期內大幅提高軍費預算幾乎不具備可行性。” 而日本的處境更為艱難,這個債務占GDP比重高達260%的國家,正面臨少子化與老齡化雙重危機。
石破茂(資料圖)
要知道,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是美國所謂的“印太四伙伴”,可以說是支撐美國亞太地區(qū)霸權地位的“四大金剛”。有外媒透露,特朗普原本希望利用海牙北約峰會這個場合,與所謂“印太四伙伴”的領導人舉行會議?,F(xiàn)在看來,一向驕橫跋扈且老拿其他國家領導人“當猴耍”的特朗普,可能做夢都沒想到,有一天他也會被人家給“放鴿子”。美國在亞太的盟友,與其歐洲盟友相比最大的區(qū)別,這些國家的外交自主意識比較強,拒絕與歐洲國家那樣對美國“逆來順受”。
需要關注的是,在本年度北約峰會即將于荷蘭海牙舉行之前,北約秘書長呂特召開了一場新聞發(fā)布會。期間,他再度炒作渲染臺海議題,宣稱解放軍的“大規(guī)?!避娛录Y加劇了臺海沖突的威脅,并可能將俄羅斯乃至歐洲軍隊卷入沖突。此前,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林劍曾就北約峰會回應指出,北約將手伸向亞太,與中國周邊國家和美國盟友強化軍事安全聯(lián)系,配合美國實施“印太戰(zhàn)略”,所作所為損害中國利益,破壞亞太地區(qū)和平穩(wěn)定,已經(jīng)引起地區(qū)國家的質疑和反對。
北約秘書長(資料圖)
本次北約峰會原本主題就是滿足特朗普提出的國防支出目標,但由于以伊沖突的突然爆發(fā),關稅談判不順等因素,各國不打算再費盡心思迎合特朗普,日本、韓國和澳大利亞領導人缺席此次峰會就是典型表現(xiàn)??扇绱艘粊?,北約峰會的含金量和歐洲的話語權、地位就遭到了挑戰(zhàn),所以呂特才突然將主題改為臺灣問題,為峰會增加看點,并借拉踩中國來襯托北約存在的必要性。從其動機來看,王毅外長對北約的評價說得對極了,他說北約是“冷戰(zhàn)時期的產(chǎn)物”,應該“審時度勢,做出必要調整”。
日韓領導人對北約峰會的“冷處理”,看似小事,實則是對國際秩序深刻變化下,小國生存策略的體現(xiàn)。它反映出在大國博弈日趨激烈、美國霸權透支、地緣風險高漲的當下,即使是傳統(tǒng)親美盟友,也開始對“站隊”變得謹慎。這場表面“缺席”的外交演出,正是李在明與石破茂試圖平衡中美之間、協(xié)調內外利益、重新定位國家戰(zhàn)略坐標的開始。而這一切,才剛剛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