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學期間獲得獎學金是每一位大學生都想實現的小目標,它不僅是對學生努力學習的高度認可,更是一種強大的激勵。畢竟,獎學金的作用可不止是緩解學生的經濟壓力,在保研、考研和求職的過程中,簡歷上獎學金經歷也能反映學生的綜合表現。以南華大學為例,該校構建了覆蓋國家、社會、學校三級的立體資助體系,每一項政策都透著對學生的細致考量。
據統計,2024年南華大學累計發放獎助學金近1.37億元,涉及本科生、研究生54122人次,為每位懷揣夢想、勤奮好學的學子提供堅實的后盾,讓他們更好的學習和生活。
其中,國家獎學金作為國家級別的榮譽,面向南華大二至大四的全體本科生開放,評選依據是前一學年兩個學期的綜合表現,只有那些在年級專業排名中名列前茅,且無任何不及格科目的學生,才有資格成為國家獎學金的候選人,每生每年10000元。獲得國家獎學金的學生,在保研考研時也將占據明顯的優勢,為未來的學術道路鋪設堅實的基石。
與國家獎學金并行的,是國家勵志獎學金,它專為該校全日制本科二年級以上、家庭經濟困難且品學兼優的學生設立。要求學生學年學業成績和綜合測評成績優異,且沒有不及格科目,更側重于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關懷與鼓勵,每生每年6000元。
除了國家獎學金與國家勵志獎學金,在國家資助層面,還有國家助學金與服兵役學生的學費補償政策,每一筆資金都精準對接學生需求。其中,國家助學金是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的一項重要資助,資助覆蓋全日制本科生中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平均每生每年3700元。
而與國家獎學金金額相同的,還有南華全日制在校退役士兵學生全部享受國家助學金,這份對軍人學子的特殊關照,既體現了對國防事業的支持,也讓退役士兵在校園中感受到了歸屬感。這些政策并非冰冷的數字,而是南華與國家攜手為學生筑起的“防護網”,讓每一個努力的靈魂都能在求學路上走得更穩。
不同于上述幾項重量級獎助學金,南華大學還有許多優秀企業、校友及社會愛心人士在該校設立了32余項獎助學金,像邦裕勵志助學金、核動力獎學金、仲明大學生助學金等,每一個項目背后都有一段關于支持與傳承的故事。
比如“衡陽市慈善總會‘情暖回家路’車費補助”,看似細微,卻實實在在解決了偏遠地區學生假期往返的難題;“楊永宗教育獎勵基金”則以個人名義激勵著醫學領域的學子奮進……這些社會資助并非簡單的資金注入,更多的是社會各界對南華大學人才培養的認可。
同時,南華自身推出的資助措施也充滿了“量身定制”的貼心。“綠色通道”為家庭經濟特別困難的新生敞開校門,這份“先入學后繳費”的信任,化解了新生報到時的窘迫,也讓教育的溫度在入學第一天就得以體現。臨時困難補助則像 “及時雨”,當學生遭遇疾病、家庭災害等突發情況時,學校迅速伸出援手,這份“雪中送炭”的關懷,讓學生在困境中感受到校園大家庭的溫暖。
以及年均 6000 余個勤工助學崗位更是亮點,該校不僅提供崗位,更注重崗位與學生專業的結合,讓學生在勞動中既獲得報酬,又提升實踐能力,真正實現了 “助學”與“育人”的雙重目的。
從國家資助的“剛性保障”到社會資助的“愛心接力”,再到學校自身的“精準呵護”,南華大學用一系列實打實的舉措,回答了“大學如何關愛學生”的命題。
當一所大學愿意在學生的衣食住行、學業發展、突發困難等方方面面傾注心力,用制度與行動詮釋“以學生為中心”,那么它給予學生的,不僅是知識與技能,更是面對生活的底氣與追逐夢想的勇氣。從這個角度看,南華大學用滿滿的人文關懷與暖心措施,書寫著屬于自己的育人答卷,為廣大學子提供了堅實的后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