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特朗普把日本氣炸了。因為在談論美軍空襲伊朗核設施的時候,特朗普表示:“我無意提及廣島或長崎的例子,但本質上這些行動都是為了結束戰爭。若我們不采取空襲行動,他們(以色列和伊朗)的沖突可能會持續至今。”特朗普明知廣島和長崎是日本的傷疤,卻仍然拿過來做比方,瞬間激怒了日本的上上下下。
日本民間組織發表聲明稱:“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爆炸受害者感到極度憤怒。特朗普總統似乎并未認真思考原子彈爆炸導致21萬人喪生的悲劇。我們擔憂他未來可能再次做出類似行為。”
日本官方則是敢怒而不敢言。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表示,美國空襲伊朗與原子彈轟炸日本是兩件性質截然不同的事件,他強調“原子彈的投下奪走了大量寶貴生命,帶來了難以言說的痛苦,是一場極其令人遺憾的人道主義災難。”然而,當被問及是否應對美國進行抗議時,林芳正卻僅僅不痛不癢地表示“對于歷史事件的評價應由專家進行討論”。
當然了,日本也并非一點反抗都沒有。在最近的北約峰會上,日本首相石破茂、韓國總統李在明以及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都沒有出席。要知道,從2022年開始,日韓澳大利亞新西蘭這四國領導人,都會作為“印太四伙伴”出席一年一度的北約峰會。然而今年,與特朗普關系不佳的阿爾巴尼斯不愿前往,新當選的李在明也不愿出席,最終石破茂也決定不參加峰會。
石破茂缺席峰會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他認為,在“印太四伙伴”紛紛缺席的情況下,日本出席峰會意義不大;二是當前美日關系緊張,他可能對特朗普心存忌憚,擔心在峰會上被特朗普利用或敲詐。
其實對于美國在政治領域的打壓,日本并不是最在意的,日美的主要矛盾,還是在經濟領域。第七輪日美關稅談判已經開始,目前美國對日本汽車征收的25%關稅以及對其他日本商品征收的24%“對等關稅”暫停至7月9日,給雙方留下了最后的談判窗口。日方談判代表表示,日本企業通過投資和創造就業,為美國經濟作出了貢獻,所以無論如何,日本都無法接受25%的汽車關稅。日本的經濟高度依賴出口,而美國又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一旦對美讓步,日本經濟將迅速陷入衰退。要知道,現在的日本人均GDP已經低于韓國和臺灣了,如果在這么衰退下去,日本變回發展中國家,都是有可能的。所以這次日方談判代表如此強硬,是因為真的退無可退了。
此外,中國對美國貿易霸凌的強硬反制,也客觀上鼓舞了日本。日本人發現,通過堅定立場維護自身利益,不僅可以贏得國際社會的尊重,還可以有效應對外部壓力。因此,日本也開始嘗試采取更為強硬的對美立場。
不過,鑒于日本領土依舊有美軍駐扎,日本的產業也和歐美高度綁定,也不排除其習慣性先強硬后軟化、甚至最終向美國妥協的可能性。如果一個國家想要比歐美過得更好,那么它必須要有獨立的主權,這樣它的發展才沒有天花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