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火后,特朗普態度再變,表態不希望看到伊朗政權更迭,與內塔尼亞胡的通話,他直接翻臉,要求以色列停止攻擊伊朗,基于伊朗核能力已“不復存在”的情況,特朗普對內塔尼亞胡違反停火協議的行為很是不滿,關鍵時刻,伊朗派人奔赴北京,在中東局勢仍舊嚴峻的情況下,伊朗有三件事想和中國談。
“以色列和伊朗同意全面停火”的消息,特朗普是最早釋放的那個,以為中東局勢會就此恢復平穩,以色列卻稱伊朗再次發動攻擊,導彈還造成了傷亡,內塔尼亞胡保持強硬,德黑蘭上空再過飛機,緊隨其后的就是爆炸,“熱戰”的同時,口水戰也處焦灼,伊朗對以色列的指控予以否認,強調德黑蘭對以色列的最后一輪導彈并非在停火協議生效后,而是在協議生效前。
言下之意,停火,伊朗是真心的,以色列卻不一定,特朗普貌似也看清了這一點,銳評雙方都違反了停火協議,但以色列的錯處更大,因為伊朗的核能力已“不復存在”,既定目標已經“完成”,美國擔心,以色列再挑事,美國恐怕再難離開混亂的中東,電話打給內塔尼亞胡,特朗普言辭犀利,要求以色列停止攻擊伊朗,讓飛行員回家,內塔尼亞胡用“無法停止”的理由拒絕了特朗普,既如此,特朗普又會怎么辦?
首先,特朗普不會真與內塔尼亞胡撕破臉,強硬起不到效果,兩人選擇各退一步,內塔尼亞胡給特朗普個面子,縮減襲擊規模,特朗普收斂強硬,不再硬性的要求以色列停止攻擊伊朗,可因雙方隔閡并未消散,外界仍舊擔心停火能否實現,樂觀的說,涉事三方(伊朗、以色列和美國)都有讓局勢降溫的意思,暫時停火很有希望。
先說伊朗,它雖打擊了烏代德空軍基地,卻并沒有造成美軍傷亡,據特朗普自曝,出現如此結果,是因為伊朗在發動襲擊前提前通知了美國,伊朗選擇打更多是為了泄憤和保存顏面,而非真的希望局勢繼續升級,要不然也不會自己向美國通風報信。
再說以色列,持久戰的消費太高,日均3億美元的支出對以色列而言不屬小數目,在“戰爭目標”已“實現”的情況下,以色列迫不及待抽身,至于美國“下場”,主要就是以色列的威逼利誘,有跑路的機會,特朗普自然不會放過,三方各有小心思,美國愿意提供臺階,以色列和伊朗自然也會配合,關鍵在,停火能否持久。
外界普遍認為,實施停火的過程可能會非常混亂,在這其中,以色列極有可能是最大的“變數”,從試圖模糊伊朗向以色列發動攻擊時間這件事分析,以色列還有“熱戰”之心,且對內塔尼亞胡個人而言,外戰可以分解內憂,但伊朗,明顯有不同的打算。
哈梅內伊雖然強硬,23日還曾在社交平臺發文“伊朗民族不是一個會投降的民族”,但中東局勢失控的風險太大,能有冷靜的機會,伊朗自然會抓住,至于以色列這個“變數”,伊朗也有辦法處理,這個辦法,就是讓外部力量加入。
6月23日,伊朗新任駐華大使法茲里來華履新,奔赴之前,法茲里就寄希望于國際社會,希望多方共同努力阻止以色列的攻擊行為,繼而避免緊張事態的進一步升級,若想完成這一希望,他覺得中國可以成為肱骨。第一件事,法茲里希望中國可以繼續推動局勢降溫,第二件事,針對中國在伊以沖突中秉持的公正立場,法茲里想親口表達一句感謝,最后一樁,他希望中方能繼續維護國際的公平正義,事情雖是三件,內核卻很簡單——和平和公平!
“站隊”風氣愈演愈烈的情況下,從俄烏沖突到中東局勢,中方始終保持冷靜和克制,從不站隊,所有的發聲只是勸和促談以讓緊張的局勢冷靜下來。
伊以沖突中,中國率先關注到平民,傅聰在聯合國一針見血,稱軍事沖突只會造成大量的平民傷亡以及設施損毀,打不出勝負,對話談判才是唯一策略,中國有辨是非的能力,更有過硬的實力,伊朗愿意信賴中國能讓以色列從“變數”成為“定數”,推動中東局勢真正降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