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23年4月1日,印媒《歐亞時報》曾發布了一篇名為《日本發射“激光武器”對抗地方無人機;中國戰術海軍版WZ-7無人機》的文章。
其中印媒直言中國的無偵7太強,而對于這款無人機,日本想了個應對辦法,即用激光武器將之打下來。
但不得不說“現實太骨感”,解放軍只需要一招就可以化解日本激光武器的攻擊。
【相關報道截圖】
來自印媒的報道
印媒表示,自從無偵7正式公開以后,其就不斷被派往西太、臺海以及日本海軍基地執行任務。
對于這款無人機,印媒評價稱:
“它賦予了中國前所未有的監視能力,極為符合中國‘智能化戰爭’的戰略。”
此外,該印媒還引用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公布的無偵7“海軍版”的照片。
并據此推測這一版本的無偵7在前機身上部、兩側機翼底部以及機頭部分都安裝了透波材料,電子戰性能進一步加強,能夠更好的執行遠程偵察和信息圖像傳輸任務。
【無偵7】
而這就讓日本忌憚不已,為了應對無偵7,日本干脆推出了激光反無人機武器。
一款是來自于川崎重工的100千瓦高功率型裝置,一款是來自于三菱重工的10千瓦車載型激光裝置。
可能是更看好三菱重工的激光反無人機武器吧,該印媒相對細致了介紹了它,稱其能夠成功攔截1.2公里外的無人機。
同時其還特別引述了日本防衛省對艦載激光武器系統研發的規劃:
“日本將投入183億日元,研發適應海上環境、可應對小型無人機集群威脅的艦載高功率激光武器系統。”
【日本車載激光武器】
這不過就印媒著重介紹的這款激光反無人機武器來看,其要威脅到無偵7為時尚早。
無偵7有多強悍
無偵7的綜合性能表現相當出色,這得益于它有堪稱完美的結構設計。
這款無人偵察機采用菱形翼設計,極大程度上保證了其整體強度和剛度,進而使無偵7在飛行過程中機翼振幅大幅度降低,這就為其機載探測系統提供了一個平穩的工作環境。
此外菱形翼設計還有助于提升無人機的航程和滯空時間。
【無偵7】
雖說無偵7此前因為久久沒有確認正式編號,國內軍迷為其取了個“全村鷹”的外號,乍一聽土的不行,與美軍給RQ-4無人偵察機取得代號“全球鷹”根本沒法比,但事實上咱的“全村鷹”在設計層面已經超越了美軍的“全球鷹”。
要知道無偵7是可以進行多種載荷搭配的,其足夠大的尺寸和內部空間可以容納多電子系統組合,兼顧戰場生存的同時還保證了任務多樣性。
【無偵7】
比方說,如果將無偵7機腹部分的光電吊艙換成機載合成孔徑雷達,屆時它就是一款“大型空中無人偵察預警平臺”。
這里還要特別提一下,無偵7可以在近2萬米的高空執行偵察探測任務。
再看看上文提到的日本三菱重工研發的激光反無人機武器僅實現過“攔截1.2萬公里外”的無人機目標,很明顯其目前實際上沒有辦法構成對無偵7的威脅。
【日本車載激光武器】
應對激光反無人機武器
且就算日本真的發展出了可以對付我國無偵7的激光武器,我國也僅需一招,就足以“破陣”。
要知道激光武器并非沒有弱點,它在使用過程中實在是太依賴天氣了,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和古時候看天吃飯的農民沒什么兩樣。一旦處于霧霾、雨雪天氣,激光武器就不太能充分發揮戰斗力了。
基于此分析,我們完全可以給無偵7加裝煙霧彈,或安裝激光告警系統,讓無偵7從根本上規避被激光武器擊中的風險。
【無偵7】
參考資料:
【1】《Japan Unleashes ‘Laser Weapons’ To Counter Hostile UAVs; China Flashes Naval Variant Of WZ-7 Drone(日本發射“激光武器”對抗地方無人機;中國戰術海軍版WZ-7無人機)》 The Eurasian Times(《歐亞時報》)[2023.4.1.] 【2】《日本發布激光武器新進展》 新華網[2025.5.30.] 【3】《無偵7亮相珠海航展,設計超越美軍“全球鷹”,更堅固飛得更快》 人民資訊[2021.9.2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