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后悔出國了,是后悔出國賺不到錢了?”
有的人辛苦搬磚一天賺208塊,有的人在鏡頭前裝哭裝笑幾個小時一天賺208萬。
電影明星作為高收入人群,對于平凡的大眾來說,是只能仰望的存在。
不少觀眾便疑惑,明星們隨便賺個幾千萬幾億,有這么多錢,他們會去干啥呢?
有四位明星用實際行動回答了這個問題:移民出國。
海外的空氣更香甜,海外的人過得更自由,于是紛紛移民,更有甚者改換國籍,做了別國公民。
倘若如此也就罷了,萬萬沒想到,這些明星臨近晚年,卻突然回了國。
可您別覺得他們是想念故鄉(xiāng)了,而是在國外賺不到錢了,想回國再撈一筆!
憑借《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的“杜小月”一角,年芳28的袁立一夜走紅。
那時的袁立風情萬種,獨具東方美人特有的魅力。
然而戲場得意,情場失意,袁立的多段戀情,都以失敗告終。
等到快四十歲時,她才遇到了一位外國丈夫,這么多年的演戲生涯,早已讓袁立賺得盆滿缽滿。
加上是真動了情,袁立一咬牙,就跟著丈夫移民加拿大。
誰料國內(nèi)呼風喚雨的袁立,一到國外,再也沒有人能在路上認出她。
管你什么明星偶像,外國人通通不熟,他們不認得袁立,只知道人猿泰山,所以別說能在國外演戲了,能不去餐廳刷盤子打工賺錢,已是幸運。
她雖然賺了不少錢,可國外的物價實在太昂貴,加上又是大手大腳,不事生產(chǎn),錢一下就不夠花。
過慣了明星錦衣玉食的生活的袁立,哪受得了這些,而外國丈夫林博文也很尊重“獨立女性”的噱頭,堅決不給袁立一分錢生活費。
萬般無奈下,袁立便與丈夫離了婚,再次回到國內(nèi)。
可她顯然已經(jīng)錯過了自己的巔峰期,和她同期的老藝人,留在國內(nèi)優(yōu)哉游哉,財富自由,不用再演戲賺錢。
袁立卻早已失去了自己的名氣,大家只知道袁泉袁姍姍,袁立又是何人?
她便無法再接到任何劇組的通告,真是后悔也沒地方說理去。
不過現(xiàn)在的袁立不再奢望回到娛樂圈了,而是將事業(yè)重心放在了公益上,甚至登上過慈善明星榜,只能說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比起袁立,觀眾對張鐵林的包容度就不太高,甚至還有網(wǎng)友直言不諱:“中國不是你的家,不準過來撈金,滾回你的英國!”
早在90年代,張鐵林就憑借“皇阿瑪”一角揚名,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在接到這個角色前,張鐵林一直生活在英國。
他1987年前往英國留學,在一所名校就讀。
英國的生活,一開始的確滿足了張鐵林“國外空氣更香”的刻板印象,他幾乎想都沒想,就在英國結(jié)婚,隨后加入英國籍。
然而現(xiàn)實卻不給他一點面子,參與的多個影視項目都告吹不說,婚姻也跟著告吹,張鐵林只好回國,想著能不能在國內(nèi)找到演出的機會。
真別說,還真讓他找到了。
先是香港導演徐克邀請他參演《黃飛鴻》,后來還有機會和梁朝偉對戲,參演《新飛鶴神針》。
這就是為啥,張鐵林明明是內(nèi)地演員,卻頻繁出現(xiàn)在90年代輝煌的港片中的原因。
但真正讓人聲名鵲起的,還得是那部《還珠格格》。
“皇阿瑪”一角讓張鐵林賺翻了,此后他就沉迷在“皇帝”這條賽道上,一去不復返。
從《紀曉嵐》再到《還珠格格2》,誰能想到,一個英國國籍的演員,竟然成了中國影視圈的“皇帝專業(yè)戶”?
名氣越來越大,錢包也越來越鼓,張鐵林卻始終沒有換回中國籍,和前妻生下的女兒,同樣也讓她定居在英國,自然是衣食無憂。
賺國內(nèi)的錢,卻跑到國外去花,難怪有網(wǎng)友說“這就是忘本!”
從1905電影網(wǎng)6月10日的消息來看,張鐵林出席了第16屆兩岸電影展之臺灣電影展,如今這個年紀還在撈金,實在很不容易。
作為內(nèi)地影壇出身的動作明星,李連杰被全球影迷譽為“功夫皇帝”,當年闖蕩好萊塢時也曾掀起過一陣功夫片狂潮。
在武術領域,李連杰最高拿到過全國武術全能冠軍,這個項目的含金量不用多說了。
后來進軍電影業(yè),處女作《少林寺》據(jù)說票房高達2億,彼時的票價才幾毛錢,也就是說,影迷們不知道回看了多少遍。
倘若事業(yè)止步于此,李連杰還在只稱得上功夫少俠,隨后他奔赴香港,加入了邵氏,多部功夫片叫好又叫座。
90年代同徐克的合作,拍出了一部部至今讓觀眾回味的經(jīng)典。
這只是“中國的李連杰”,步入千禧年,李連杰北上好萊塢,《致命羅密歐》《宇宙通緝令》等片都取得不錯的成績。
李連杰也算是站穩(wěn)腳跟,在功夫片電影行業(yè)的影響力,與龍叔齊頭并進。
然而中國的功夫皇帝,實際上是新加坡的功夫皇帝。
李連杰在2009年加入新加坡籍,而且購置了新加坡的地產(chǎn)。
當然,現(xiàn)在的他,錢已經(jīng)賺得幾輩子都花不完了,現(xiàn)在也只是在安享晚年,4月26日的生日動態(tài),甚至都是表明他想脫離自己創(chuàng)立的“壹基金”的公職。
不過讓人奇怪的是,新加坡明明是一處彈丸之地,卻好像是明星和富商的天堂,都吵著要加入,這其中,甚至還有她。
作為初代的“謀女郎”,鞏俐又被大家稱作“鞏皇”,可實際上,她早已加入新加坡籍了。
鞏俐是中央戲劇學院的高材生,當年她的高考成績離中戲還差11分,本該落榜了,可招生組的老師實在太吝惜這個演戲的天才,特意寫了一份報告給相關部門,請求特批。
可以說,鞏俐能走上演藝之路,跟中戲老師們的幫助密不可分。
她也確實證明了自己的才華,1987年同張藝謀合作的第一部電影《紅高粱》,就一舉摘得柏林金熊獎,可以說出道即巔峰。
后面兩人又合作了《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等等享譽國際影壇的佳作,鞏俐也成為了國際影后。
按理說,這樣一個要名有名,要錢有錢的人,留著自己的國籍,并不影響什么,卻毅然要加入新加坡籍,難道不會讓當初幫助過你的老師,和“國師”,感到寒心嗎?
說到底,新加坡的政策還是太誘人了。
這里有一套專門吸引人才的政策,居住環(huán)境也不錯,而且安全穩(wěn)定,不會有狗仔過來,又離中國近,所以成了不少明星選擇移民的好去處。
但也不能否認,他們“忘祖”的本質(zhì)。
雖然說人各有志,各取所需,但一些明星吃到國內(nèi)時代的紅利,最后卻美滋滋跑去國外享受人生的選擇,著實讓人不齒,當然,更不齒的是,臨近老年沒錢了,又想回國大撈一筆的人。
說到底,是沒有把祖國刻在心中,而是簡單地當作享福的跳板,也希望諸位明星能慎重考慮改換國籍和移民,畢竟作為公眾人物,有太大的影響力,不該讓托起你們的觀眾心寒!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