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中國女排出現主攻手傷病、人員緊張,教練組的壓力就會被無限放大,這不是個新話題,但每次輪到誰頭上,滋味都不好受。
實事求是講,中國女排剛剛結束香港站比賽,隊伍里幾位主攻傷情反復,教練組疲于應對,其實不少球迷都能理解。中國女排這些年的主攻線,經歷了朱婷、張常寧那撥高峰期后,后繼有點乏力。聯賽、國際賽接連不斷,傷病帶來的困擾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教練楊昊本職是負責主攻訓練,近來肩上的擔子格外重——這不是簡單的“加班加點,而是隨時要做應急預案,誰能出場、怎么調整打法,連夜都得琢磨透。
但話說回來,主攻線人才短缺,真不能全賴到教練身上。中國排球的青訓體系、聯賽選材標準、甚至各級俱樂部的培養思路,都是一環扣一環。現在我們看到,體制內對高大主攻的需求早就擺在臺面,但現實里,真正能扛得起國際大賽的高個主攻,寥寥可數。這里面既有選材視野的問題,也有訓練理念、資源分配不均等老毛病。以楊昊為例,她既要帶領幾個傷病纏身的小將穩住陣腳,又要顧及未來的主攻儲備,說輕松那是自欺欺人。
有時候大家熱情很高,覺得“只要有責任心、肯吃苦,誰都能把主攻線帶起來,但這話聽著有點站著說話不腰疼。中國女排的主攻培養,哪有那么多捷徑?場上臨危不亂的主攻,背后都是教練反復磨出來的。可惜的是,外界往往只看到比賽成績,忽略了人才斷檔的隱憂。現在再指望下一個朱婷、張常寧,既不現實,也不公平。
我始終覺得,教練工作是值得尊重的,但不能總讓一線助教背鍋。體系里的每一個人、每一條鏈路,都有責任守好自己的那道關。喜愛歸喜愛,規矩不能亂,誰也不能指望教練憑空變出頂級主攻。眼下的主攻線,既要細致培養、也要耐心等待,有些難關靠一腔熱血是過不去的。
所以,面對中國女排的主攻困境,最該守住的底線是公平和專業。任何時候,都不能讓一線教練變成“壓力桶,更不能把體系性問題簡單甩給個人。只要我們還想看到中國女排的明天足夠亮堂,就該多一些實事求是的支持,少一些苛責和幻想。人情社會里,自己人的難處要有人體諒,但該有的標準、秩序和責任,誰也不能輕易松手——這才是中國女排能走長遠的根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