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江蘇足球這攤水被“蘇超攪得波瀾四起,你說是地方自嗨也好,是體制突破也罷,反正連省長許昆林都親自下場在徐州解放路小學踢了個點球,結果被小學生門將直接飛身撲出,全場一片嘩然,掌聲和歡呼夾雜著調侃——“省長都沒開后門,這球真不是假球,此情此景,多少有點諷刺咱們這些年被假球、假把式折騰得心累的中國球迷
問題來了,為什么一個省級聯賽能在短短時間內搞出這么大動靜,甚至頻頻沖上熱搜,連贊助商都主動排隊送錢,這背后到底靠的是什么
先說場面,蘇超不是單純拿來娛樂的節目,也不是那種只為“交差湊場子的官樣文章,它更像是一場全省動員的大聯歡,地方政府牽頭、財政兜底、群眾參與,連省長都愿意和小學生PK點球,這種畫面在職業聯賽能見嗎,別說省長了,很多俱樂部老板都不敢真下場蹚水,怕丟人,所以這種“接地氣的氛圍本身就很稀缺
再看球迷和輿論,蘇超有多少“真球迷其實無所謂,有人說很多人就是來湊熱鬧的“假球迷,但你仔細想,足球本來就應該扎根民間,誰說非得人人懂戰術、背得出陣型才能看球,熱鬧本身就是足球的底色,只要看臺上有人喊加油,哪怕是第一次進球場的小白,也能點燃氣氛
比起中超、中甲這些年那些“擺爛劇情,動不動就拖欠工資、假球風波,蘇超起碼讓大家真切感受到什么叫“真足球,沒有劇本、沒有假動作,連省長都能被小學生撲出點球,這種場面比什么奪冠、絕殺還解氣,咱們缺的就是這份真實
說到機制,這才是蘇超真正的殺手锏,以前足協就是高度集權,什么都要管,什么都管不明白,球員晉升路徑迷霧重重,青訓體系一潭死水,聯賽運作也缺乏透明度,大家都在一鍋爛粥里混日子,反觀蘇超,地市政府直接主導,資金穩定,比賽公開透明,球員靠踢球吃飯,青訓小孩有球可踢,這種機制上的“降維打擊才是足協最害怕的
有個細節挺有意思,2025年6月,蘇超的贊助商數量已經干過中超,19家比足協那邊多了9家,雖然有網友說“數量不等于質量,但市場用腳投票,說明大家更愿意把錢投到干凈、透明、有活力的平臺上,誰還愿意給黑箱操作買單,況且蘇超的觀眾是真實存在的,不是數據造出來的泡沫,只要有真球迷,哪怕不是鐵桿,賽事就有生命力
有人會說,蘇超的球員水平也就那樣,收入靠補貼,拿個一兩萬算啥,其實你倒回去看看,中乙很多球員還在為四五千塊發愁,工資被拖欠成習慣,蘇超這點“穩定收入反而成了中低層球員的避風港,能吃飯、有比賽、無后顧之憂,這不就是職業聯賽最基礎的保障嗎
場均上座2.5萬人,有些場次超國家隊,這說明大家不是不愛足球,是不愛假足球,蘇超做的正是讓足球回歸城市,讓球迷成為參與者,而不是被收割的消費者,場上是真對抗,場下是實打實的熱情,不靠包裝和炒作
這里還得提一句,地方聯賽火了,足協肯定坐不住了,畢竟一旦長三角、珠三角、西南、西北都學江蘇搞起“自家聯賽,足協那套“中央廚房就沒人買賬了,球員有飯吃、比賽有看頭、觀眾有選擇,誰還稀罕那點“權威,這就像電商干掉了百貨公司,不是靠一夜革命,而是靠每一場真實的競爭慢慢蠶食
江蘇這些年區域協同搞得風生水起,從工業園區到文旅融合,足球只是這套打法的縮影,蘇超不是簡單的比賽,而是地方經濟和文化的“中樞神經,從常州恐龍到鹽城麋鹿,從無錫水蜜桃到南京鹽水鴨,網絡段子里都成了“梗,這說明蘇超已經成了江蘇人的文化符號,甚至帶動了旅游和消費
有人擔心蘇超的火爆會不會曇花一現,其實只要底層機制不變,資金不斷,開放辦賽,球迷還愿意買單,短期內就不會涼,當然,也別低估體制的反撲能力,足協要是下場“插手,難保不會把這股草根活力弄成一鍋夾生飯
回頭看,省長和小學生那腳點球,成了這個夏天中國足球最“硬的一幕,不是因為省長多會踢,而是因為大家終于見到一個沒有劇本的比賽,有輸有贏,有對抗有溫度,足球本來就該如此
總結一句,蘇超的爆火不是偶然,更不是作秀,這是江蘇把地方聯賽當成大事來做,敢于打破舊體制,敢讓群眾真參與,敢于拒絕假把式,這才是足球的出路,足球的希望,從來不在那些所謂的“改革方案里,而是藏在每一個敢撲省長點球的小學生身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