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已經成了影響行人出行的麻煩了!”
共享單車幾乎是自己把自己給“作”沒了。
最開始的時候騎車不花錢,后來也才幾毛錢起步,怎么看都劃算。
可現在隨便騎一次,算下來花的錢竟然快趕上加油開汽車了,完全沒有省錢的感覺。
從“便宜好用”變成“貴得離譜”,這背后到底發生了什么?
短短十年間,騎行價格漲了7倍,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單車變成了“隱形刺客”
你還記得嗎?那時候滿大街都是各種顏色的小單車,一塊錢能騎很久,簡直是城市里最貼心的存在。
但現在掃碼解鎖前心里都發怵,起步價1.5元,只限前10分鐘,超時還得加錢。
節假日想騎?不好意思,還要額外收費。
家住城西的老李每天通勤騎15分鐘,以前一天來回兩塊錢,現在要花五塊。
他一算賬,一個月光騎車就要一百五,兩個月加起來都能買輛像樣的二手自行車了。
更糟心的是,花的錢多了,體驗卻越來越差。
想找一輛好車不容易,十輛車里總有幾輛是壞的,不是鏈條銹了就是剎車失靈,掃了半天只能無奈放棄。
好不容易找到一輛能騎的,停車又是個難題。規定停放點遠得像在天邊,要是圖方便亂停一下,立馬被罰調度費。
這種花錢還受氣的事兒,真讓人憋屈。
看不見的代價
我們總覺得,一輛自行車而已,成本應該不高吧?其實,做這行遠比想象中難。
它可不是擰幾個螺絲那么簡單。
為了讓用戶隨時能找到、能用,車上必須裝智能鎖和定位系統;為了抗住風吹日曬和頻繁使用,車架和輪胎都得特別結實。
一輛車的成本,少則幾百,多則上千。
但這只是開始。
這些單車的命運,不是放在家里養著,而是在街頭巷尾不停損耗,使用壽命通常只有三到五年,有的城市甚至規定三年就得報廢。
這意味著剛投下去的錢還沒捂熱,轉頭就得準備換新車。
真正燒錢的是運營和維護。
每天都有大量工作人員把散落在各處的單車集中回收。
還有不少維修人員隨時待命,補胎、修腳蹬樣樣都得會。
有人估算過:每輛車每天的折舊和維護成本至少一塊錢,全國千萬輛車,一天就上百萬。
這還不包括倉庫租金、技術開發和配合城市管理的各種支出。
這門生意,說白了就是在不斷砸錢。
資本退場
共享單車的輝煌時期,其實是一場資本的豪賭。
從北大校園里的ofo,到摩拜橫空出世,再到后來各種顏色的“百車大戰”,整個行業一度瘋狂。
投資人像不要錢似的,幾十億上百億地往里砸。
那時沒人談賺錢,都在玩一個游戲:看誰先把對手熬死。
一塊錢騎一個月,甚至免費騎,只為圈地,搶用戶,所有人都幻想著成為下一個滴滴。
但靠資本支撐的繁榮終究是虛的,泡沫破裂后,只剩下一地雞毛。
小公司接連倒閉,ofo留下的押金問題至今沒解決,創始人也被列入失信名單。
摩拜幾經掙扎,最后賣給了美團。
當資本熱情消退,市場終于清醒過來,發現這個看似美好的共享故事,根本無法實現盈利。
如今剩下的哈啰、美團和青桔三家競爭激烈,日子都不好過。
翻開財報,單車業務依然是個大虧空。
面對高成本和融資困難,漲價幾乎成了唯一的出路。
本質是租賃
我們為什么會這么反感漲價?因為我們一開始就被“共享”這個詞誤導了。
“共享經濟”聽起來很美好。
它描繪的畫面是大家互幫互助,把閑置資源拿出來共享,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但共享單車真的是這樣嗎?并不是。
這些單車沒有一輛是用戶的閑置物品,全是企業花錢買的,然后租給你騎。
它的本質就是一種分時租賃服務,只不過借助移動互聯網變得更便捷。
但它偏偏打著“共享”的旗號,用極低的價格讓用戶誤以為這是種公共資源。
當你習慣了低價之后,它突然告訴你:“抱歉,我得活下去,所以你得多付錢?!?/p>
這種心理落差,才是所有不滿的核心。
當騎半小時要花近四塊錢時,它的價值就開始打折了。
兩塊錢的公交不好嗎?四塊錢的地鐵不更快嗎?還能遮風擋雨。
共享單車原本“最后一公里”的優勢,在性價比面前,變得越來越弱。
漲價也不是萬能的
面對用戶的抱怨和持續虧損,平臺當然也很焦慮。它們比誰都清楚,漲價雖然能緩解壓力,但也可能把用戶趕走。
大家都在努力尋找新出路。
對美團和滴滴這樣的大平臺來說,單車更像是一個引流工具。
它們希望你今天騎了車,明天就能順手在它那兒點外賣、打車。
單車虧點錢沒關系,只要能把用戶留在自己的生態體系里,這筆賬就算劃得來。
而哈啰這類獨立玩家,求生欲望更強。它不再局限于單車,而是拼命拓展業務。
打開它的APP,你會發現里面塞滿了網約車、拼車、電動車,甚至還有借貸和本地生活服務。
它想告訴你,它不只是幫你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還能陪你走過每一天。
不過這種轉型并不容易。
在用戶心中,哈啰首先還是那個騎車的APP,想讓它承載更多功能,這條路還很長。
結語
共享單車的發展歷程,是對互聯網泡沫的一次深刻反思。
它用慘痛的事實告訴我們一個最簡單的道理:任何商業模式,最終都要回歸到盈利。
未來會怎樣我們不知道,但現在可以確定的是,除非實在沒辦法,大多數人可能不會再選擇共享單車了。
你怎么看?你現在還會騎嗎?你每月在這上面花多少錢呢?
參考資料:【1】新浪財經2024-08-25《8年漲價7倍,共享單車何時上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