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間,楊瀚森似乎成了美媒口中的“意外,但質疑聲再大,也無法取代球場上的一場實打實的較量。
實事求是地講,楊瀚森被開拓者在首輪中段選中,確實讓不少人——尤其是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籃球圈——感到意外。畢竟,絕大多數美國球迷對中國球員的了解,還停留在姚明時代的光影里。距離選秀結束不過一天,這些外部的議論就已如潮水般撲面而來。但換個角度想,NBA每年都會有“冷門,難道只有熟面孔才配得上機會?這背后,其實是職業體育里常見的“標簽化傾向:陌生、不了解,就等于潛力有限,這種判斷方式多少顯得有些“理所當然,卻也未免太著急了。
讓人略有微詞的是,一些美方記者把矛頭對準了開拓者的選人策略,認為隊內已有強力中鋒,不該再簽下楊瀚森。可開拓者的管理層難道不清楚球隊陣容?說到底,選秀本就是一場賭注,誰都不能保證新秀百分百成材。與其質疑球隊的思路,不如靜下心來觀察球員本人能否用實力打破成見。中國球員在NBA的歷程并不長,但每一次登陸,都是一次對慣性認知的挑戰。姚明當年也曾被視作“實驗品,但最后證明,真正有實力的人,自會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
這次,楊瀚森的經紀人富保羅站出來力挺,并不是什么“友情操作。在職業體育的世界里,名聲是最不容揮霍的東西。富保羅帶著自己團隊的看法和判斷,親自押注楊瀚森,這背后,除了商業考量,更有對球員能力的認可。換句話說,業內自有一套看人識人的規矩。圈內人敢于下場,往往比外部的聲音更值得參考。也正因為如此,對于那些“看不懂“不看好的聲音,我們也無需過度敏感。中國球迷或許會因此感到一絲憤懣,但理性來看,這正是楊瀚森該面對、也必須跨過去的門檻。
回到球員本身,楊瀚森的成長路徑其實很有中國體育的特色。職業體育講究天賦,但也講究后天的磨礪。選秀只是起點,能否站穩腳跟,靠的從來不是一紙順位。我們常說“自己人要自己爭氣,但歸根結底,還是要看在NBA的舞臺上能否打出讓人信服的表現。可能有人會問:面對如此多的質疑,會不會影響他的心態?但只要回望姚明、回望那些闖蕩異域的中國球員,答案其實已經很清楚——不怕質疑,只怕沒本事回應。
在這件事上,我更愿意支持球隊和球員的選擇。選秀的公正性、球員的努力、經紀團隊的專業判斷,都是體育體系里不可或缺的一環。媒體有權評論,但不能把“質疑當成否定一切的理由。尤其對年輕球員,輿論的寬容和耐心,本就應該多一點。誰都喜歡“天才,但現實告訴我們,NBA不是誰都能插一腳的地方。要想在這里立足,靠的不是一時的熱度,而是長期的堅守和成長。
最后還是得提醒一句,競技體育講究的是結果。無論外界說什么,真正能決定命運的,只有球場上的表現。期待楊瀚森用行動回應一切,畢竟,規矩不能亂,賽場才是唯一的試金石。對球員多一點尊重,對體系多一點信任,是我們評論者最起碼的自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