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易每
出品 | 深度美業
饅化修復失敗,臉上留下6厘米“大蜈蚣”
6月25日,揚子晚報報道了一則醫美維權事件:南京的丁女士為了改善面容,做了面部脂肪填充手術。但術后效果不理想,面部出現了“饅化”腫脹的問題,這讓她陷入了第一個“坑”。為了爬出這個“坑”,她選擇了修復手術,沒想到卻跌入了另一個更深的“坑”。這次花費2萬元的修復手術,非但沒改善腫脹,反而加重了問題。術后傷口感染、壞死,最終導致她下巴處留下了觸目驚心的坑狀疤痕。
圖源:揚子晚報
丁女士今年 30 歲,數年前她前往韓國接受了面部脂肪填充手術,本期望通過這一手術讓自己容光煥發,卻未曾料到術后出現了面部“饅化”腫脹、發泡等嚴重的后遺癥,這不僅沒有讓她變得更美,反而給她的容貌帶來了巨大的困擾。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她曾在北京某醫院進行了面部脂抽手術,雖然術后情況有所緩解,但仍未達到她預期的效果,于是她在社交平臺上尋找其他修復方法。
今年年初,丁女士在瀏覽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平臺時,偶然看到了徐州予美醫療美容發布的下巴修復案例,照片中原本有和她相同問題的顧客在接受修復手術后下巴恢復正常形態,術前術后的對比照片效果顯著,讓她看到了解決自己面部問題的希望。
圖源:小紅書
于是,今年2月,丁女士來到徐州予美醫療美容機構進行面診。經過診斷,醫生告知她面部腫脹的原因是在脂肪填充手術時被注射了生長因子,而該機構擁有專門處理此類問題的專利技術,能夠保證修復后她的下巴恢復如初,手術費用為2萬元。丁女士考慮了一周的時間,最終決定在該機構進行下巴修復手術。
手術當天,醫生為丁女士采用的是局部麻醉,主治醫生使用一款等離子射頻儀器,將類似鋼針的物體從下巴外緣插入,來回攪動進行消融。
雖然在手術過程中,丁女士就已經感覺到了醫生操作手法的粗暴,她的下巴處有著十分強烈的灼燒感,這讓她感到極度不適。但當時的她還是寄希望于手術后能夠有所改善。
天不遂人愿,事情的發展越發地糟糕。術后僅3天,丁女士便發現下巴處出現了大面積水泡,與徐州予美機構工作人員溝通后,對方卻稱這是正常現象,并通過快遞給她郵寄了一支燙傷藥膏,告知她只要堅持涂抹傷口便會逐漸恢復。
圖源:揚子晚報
幾天后,丁女士發現傷口不僅沒有好轉,反而開始破裂結痂。無奈之下,她再次來到該醫療機構,醫生用剪刀為她修剪了傷口結痂處,涂上了藥膏,并告知她只要每天按照醫生的手法在家自行處理,過段時間傷口便會愈合。
回到南京后,丁女士按照醫生的囑托,每天在家自行清理傷口。但傷口的情況卻惡化了,非但沒有愈合,反而面積持續增大,并且出現了紅腫、流膿的跡象。
在此期間,丁女士多次在微信群跟醫美機構工作人員溝通,并將傷口照片發送給對方,但對方始終堅稱該情況為正常現象,只要她繼續按照此前的方法護理,傷口定會恢復。徐州予美醫療美容甚至給丁女士寄了一把剪刀,讓她按照教程自行修剪護理。
圖源:揚子晚報
一個半月后,丁女士下巴處的傷口始終沒有愈合,甚至因潰爛腐壞出現了一個大坑,這時她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趕緊前往三甲醫院燒傷科就診。
經醫生診斷,丁女士的傷口已經被細菌嚴重感染,里面的組織已經被細菌大面積吞噬,傷口里面全是腐肉,需立即做清創消毒處理。醫生還指出,此前丁女士自己在家用剪刀處理傷口的方式是非常錯誤且危險的,極易造成細菌感染。
丁女士只好每天都到三甲醫院接受治療,一個月后,傷口處長出了新鮮的肉芽,醫生為她進行了縫合處理,但也因此在下巴處留下了一條接近6厘米的疤痕,這條疤痕像一只紅色的蜈蚣趴在丁女士的下巴處,看上去十分影響美觀。
圖源:揚子晚報
“這件事對我的生活幾乎是毀滅性打擊。”丁女士痛苦地說道。做完修復手術至今,她的身心遭受著巨大的折磨。她原本創業經營著一家公司,因面部受創無法工作,導致公司無法正常運轉,目前已將員工幾乎全部遣散,男朋友也因手術跟她吵架分手。現在她每天都不敢照鏡子,出門也要用口罩遮擋面部,還出現了抑郁情緒。
是否虛假宣傳等待執法部門核實
6月17日,記者跟隨丁女士來到了位于徐州市云龍區中山南路的予美醫療美容,卻發現現場門窗緊鎖,門口貼了張告示顯示店內正在裝修,暫停營業。隨后,記者又來到了云龍區衛生監督所。副所長程琳表示,此前在收到丁女士投訴后,工作人員已經到現場對該機構的備案憑證、醫生資質、病歷資料、醫療儀器廠家營業執照、合格證書、檢查報告等進行了全方位檢查,暫未發現違法違規現象。
6月18日上午,在云龍區衛生監督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記者見到了徐州予美醫療美容負責人尤女士。對于丁女士術后出現的問題,尤女士表示,此現象為術后正常并發癥,已經在術前提前告知對方了,并且丁女士也已在術前知情同意書上簽了字。此前也有顧客出現過類似的情況,但最終都恢復了。對于機構對外宣傳的專利技術,尤女士稱,該機構確實有專利技術,但和下巴手術無關,不能混為一談。
圖源:揚子晚報
對于丁女士恢復期間出現問題的原因,究竟是手術本身因素、患者術后護理責任還是該手術固有的醫療風險所致,這都需要由具備資質的第三方鑒定機構進行專業的評估與認定。
尤女士表示:“效果沒達到她的滿意,我表示遺憾。如果是我們的責任,我愿意全部承擔。”此外,尤女士還提出了三個解決方案:一是該機構負責修復疤痕,直至達到明顯淡化效果且患者滿意;二是患者選擇在外院進行疤痕修復,相關合理費用由該機構承擔;三是通過司法途徑解決,尊重法院裁決。
圖源:揚子晚報
對于以上方案,丁女士表示不能接受,丁女士說,自己已經對該機構完全失去信任,并主張予美醫療美容賠償各項損失100萬元,但這一訴求被機構方回絕。
云龍區衛生監督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聯合市場監督部門對予美醫療美容是否涉嫌虛假宣傳、醫師麻醉藥品使用是否合規等問題進行進一步審查,如有問題絕不姑息、堅決查處,同時也會做好雙方的溝通協調工作。截至深度美業發稿前,該事件未見后續公開報道。
該事件報道后,深度美業通過百度地圖查詢,徐州予美醫療美容門診在百度地圖開通了VIP,并顯示該項“下巴生長因子取出”服務。
圖源:百度地圖
除此之外,該機構還發布了大量下巴生長因子取出案例來證明機構的專業性。小紅書上的醫生張某,是持有徐州予美醫療美容50%股份的大股東,張某發布多條患者術前術后對比,多數是與生長因子取出相關。
在張某的個人簡介上,赫然寫著中西醫結合有效預防復發,專注生長因子、注射物取出等字樣。
圖源:小紅書
深度美業提醒消費者注意,醫療廣告斷言有效性是被嚴格禁止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十六條的規定,醫療、藥品、醫療器械廣告不得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斷言或者保證。此外,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也明確指出,在醫療廣告中對功效、安全性作斷言或者保證,或者說明治愈率、有效率的,依據《廣告法》第五十八條規定查處。如果有關內容涉及治療癌癥、青少年近視防控或者其他重大疑難疾病的,還會依法從重處罰。
曾因護士操作醫療器械被立案
2022年,徐州都市晨報報道了徐州予美醫療美容診所的一起醫美事件。2021年8月,王女士在該診所花費3.6萬元接受綜合隆鼻修復手術,期望鼻子小、鼻尖翹且秀氣。然而,術后王女士發現鼻子未達預期效果,還出現了左側鼻孔堵塞、異味、疼痛等后遺癥,鼻梁左側鼓起,鼻孔內堵塞不通氣,經常有臭味,觸摸時疼痛。王女士表示,手術知情同意書中未告知醫生會取耳軟骨植入鼻內、削鼻尖等操作。發現問題后,王女士要求診所解決,但診所答復“慢慢恢復”。6個月后,問題依舊,王女士因鼻子疼痛需打點滴消炎。面對王女士的不滿和媒體關注,診所回應稱修復手術成功,后遺癥與手術無關,建議王女士向醫療衛生部門反映或找相關機構鑒定,通過法律途徑解決。
圖源:大眾點評
去年9月,揚子晚報報道,徐州市云龍區衛生監督所接到舉報,一天之內,連續查處了兩家醫美機構非法醫療美容案件,其中一家就是徐州予美醫療美容診所。
8月31日,徐州市云龍區衛生監督所執法人員根據舉報,來到了予美醫療美容診所,執法人員發現,該機構存在護士操作醫療美容器械為患者開展激光脫毛、激光點痣祛斑等醫療美容項目,而上述項目均需醫師操作。對此,執法人員當場責令改正違法行為,并對該機構涉嫌違法行為立案調查。
圖源:揚子晚報
美業機構更應注重人文關懷
作為曾經早被媒體關注過、甚至有過“前科”的本地醫美機構,徐州予美醫療美容診所是否能一次次置身事外?消費者巨大的傷疤尚在,引導消費者自行處理傷口或許尚未突破法律邊界,但作為醫療機構在職業道德與操守方面是不是重大瑕疵?是否對消費者有基本的人文關懷?對于一家效果存疑的醫美機構而言,又如何能夠逃脫消費者的審視?法律對醫療美容消費者的維權保護力度尚需進一步完善,但在漫長的完善過程中,是否更需要醫美業內人士有底線的行業自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