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NBA選秀剛落幕,林葳的落選并不算意外,卻讓人心里泛起不少波瀾。說實話,誰都知道中國年輕球員想去NBA,是一道道檻擺在那里,但真到林葳這一步,大家心里還是不是滋味。
回過頭看,這一切其實早有跡可循。林葳和楊瀚森同為中國新星,前者的處境卻比后者冷清太多。楊瀚森能順利圓夢,背后既有家鄉球隊全力以赴,也有中介團隊的步步助攻。而林葳這邊,他的母隊同曦在公開場合對外表達支持,卻難掩那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疏離感。對比之下,林葳的出征,像是一個人背著行囊走夜路,隊伍在遠處招了招手就各自歸位。這種“自己人都不太上心的現實,說出來或許有點傷感情,但事實如此。
更讓人無奈的是,經紀公司的表現實在說不上合格。精英傳奇體育的低調與冷漠,甚至讓部分球迷懷疑這份職業操守。林葳的動態無人跟進,連表面功夫都顯懶得做,全程“消失在公眾視野里。有人說,經濟利益綁得太死,誰也不愿意真拿心思去推一個可能離開的年輕人??蓪嵤虑笫侵v,體育是門講規矩的生意,經紀公司如果只想坐享其成、事后甩鍋,這樣的路能走多遠?林葳這次選秀,是他個人的機會,也是中國籃球職業體系的一個小小窗口??上н@扇窗,開得并不敞亮。
站在旁觀者的角度,我并不打算給林葳貼上“天賦有限或者“注定如此的標簽。中國后衛前往NBA,難度是公認的,但難并不代表可以被輕易放棄。對照下楊瀚森的案例,支持的力量有時候比天賦更要緊:青島隊有投入、有宣傳,經紀公司積極配合。林葳卻像孤身作戰,既沒得到母隊實打實的支持,也缺乏經紀方的上下聯動。這一來一回,差距確實就拉開了。說句心里話,哪怕成敗未定,哪怕最后還是要回歸CBA,這份追夢的勇氣和努力,也值得被認真對待。我們做“自己人,規矩不能亂,尊重每一個職業選擇,是底線。
有人問,林葳的落選到底該怪誰?我覺得,這不是一場簡單的“責任歸屬游戲。中國籃球的職業鏈條上,每一環都不該松懈。母隊可以有自己的考量,但基本的職業協作不能缺位;經紀公司收了服務費,就該盡到推動作用。說白了,不是所有事情都能用“市場選擇來搪塞。林葳的成長不是某一方的獨角戲,他的國際化嘗試,也許失敗了,但這份經歷和教訓,本應由整個行業共同承擔。
最后想提醒一句,體育圈的規則說復雜也簡單——成敗論英雄不假,但過程中的公平、尊重和支持,是每個參與者該有的分寸。不管你站在哪一邊,別讓夢想變成某些人的“生意,更不能讓努力的人孤單無助地走到底。林葳的故事,或許只是冰山一角,但我們總要在每一個角落里守住那份職業的體面和溫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