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總是把自己等同于世界,或者說在自己的認知觀念里,世界與我是融為一體的。倘若上升到古代哲學的層面,就叫做天人合一。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
古人講究,天人合一講究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不可“焚林而獵,涸澤而漁。”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尤其要注意和動植物的和諧相處,不能趕盡殺絕,不然人類生存就會受到威脅。不僅如此,古人還喜歡把自己等同于自然。在盤古開天辟地的神話中,盤古算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巨人。開天辟地以后,盤古倒下來。頭顱和骨骼化為山脈,毛發化為森林。兩顆眼睛化成了日月,經絡血脈化成了江河湖海。從這個神話開始,古人有了把自己等同于天地萬物的認識,認為天地萬物就在身內,不在身外。道家進一步發展了這種想法,認為人與自然本來就是一體的,當人在“致虛靜,守靜篤”的境界中,會發現自己和天地自然融為一體。長期這樣靜坐,就可以達到修身修心的目的,甚至飄飄欲仙。其實這種融為一體的感覺是一種主觀觀念,并不是真的融為一體。佛家的理念也有這方面的傾向,就是在靜默觀照之中,人會變得智慧起來,看到三界蕓蕓眾生,好像世界在身內,不在身外。這種主觀感受是任何靜觀的人都能夠體會到的,只要那么一想,就覺得是那么回事。其實人的眼睛就像鏡子一樣,可以映照大千世界所有的事物。人在看外界事物的時候,會把主觀情感移注到外界事物上,讓外界事物帶有了人的情感,其實外界事物是客觀的,并不帶有人的情感,只不過人對外界事物進行了主體關照。如此一來,外界事物就等于是人的精神鏡像,而不單單是外界事物本身那么簡單。
古代沒有太多的科學技術,人們不會還原原子、分子結構,也不會發現光的波粒二象性。他們在主體關照外界事物的過程中,會把主觀情感和外界事物融為一體,產生強烈的共情。連同孫悟空都會使用法天象地的法術,就是身體突然增大,頂天立地,就可以給對手造成強烈的震懾力。就像變形金剛一樣,突然變化了形體,組合起來,頂天立地,就變得非常強大。古人在關照自然的過程中,會把主體精神投射到自然中去,認為自己等同于世界。即便古人沒知識,沒文化,也照樣可以進行這方面的主體觀照,甚至按照自己的想法改造自然,而自然并非他們理解的那個樣子。就好像孩子認為羊吃草吃得很香甜,自己也要去吃草,結果吃一口就吐了。孩子不理解羊為什么吃草吃得那么香?自己為什么不能吃草?人和羊是不一樣的,人眼中的世界和羊眼中的世界也是不一樣的,甚至每一個人眼中的世界都是不一樣的。但人對自己眼中的世界深信不疑,總是認為自己看到的才是真實可靠的,別人看到的有可能是錯誤的,甚至還要互相說服。每個人都活在自己認知的偏見里,甚至活在自己主觀世界里,很容易把自己等同于世界。
古人理解世界的觀念比較樸素,總是認為自己看到的是真實的,自己主體精神關照的也是真實可靠的。那時候“共情”這個詞語還沒有出現,但幾乎每一個人都產生了強烈的共情。越是這樣,古人越容易把自己等同于自然,認為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這種觀念發展到現在,變成了一種環保主義的觀念。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鄰里之間的關系是一樣的,和國與國之間的關系也大同小異。很多人評價國際關系,總是按照鄰里之間的關系來評價,按照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來評價,似乎沒有太大的差距。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其實就是利益關系,俗話說,“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鄰里之間的關系也是利益關系,看似比較和諧,其實都是平時互相幫助中建立起來的關系。互惠互利才是建立關系的基礎,沒有這樣的基礎,那么關系就疏遠了,甚至根本建立不起任何聯系。國與國之間的關系也是如此,是靠利益建立起來的,而不是僅僅憑借仁義道德說教來建立起來。通過理解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來理解人類關系,進而理解國與國之間的關系,應該沒有什么大的差錯。
從人性角度來說,孩子出生之后就容易把外界事物等同于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也容易把自己等同于世界。釋迦牟尼出生之后,指天畫地,唯我獨尊,其實象征了每一個孩子出生之后的認識。因為孩子認識范圍是有限的,只會看到眼前的一小片天地,就認為自己可以完全占據這一片小天地,甚至認為外界和自己是一體的,伸手就可以摸到東西,摸不到,父母就會給拿到眼前。孩子慢慢長大以后,會發現自身能力的局限性,發現世界的廣大,進而覺得自身很渺小,而不再等同于世界。倘若一個人長期生活在自己狹小的天地里,就很可能把自己等同于這片小小的天地。不但要建設這片小天地,布置起來頗具個人風格,而且不喜歡他人隨便進入,就好像老虎和狼群劃分勢力范圍一樣,在自己的勢力范圍內,獵捕食物,生存下去,不允許其他的猛獸進入。人生活在自己的小房子里,會布置自己的房間,會把房間設為私人領地,把自己的院子視為私人領地,不允許他人隨便進入。可以說,這樣的人在自己活動的領域,實現了一定的自由,等于稱霸自己活動的領域,也把自己等同于自己擁有的空間。
古人大多是農民,沒知識,沒文化,要遵從社會叢林法則,認為強者為尊,有搶地盤的心理。他們要在自己的活動范圍內稱王稱霸,以自己的認知去衡量外界事物,以自己的人際關系來衡量鄰里關系和國與國之間的關系,似乎驗證了自己就是世界的道理。這種認知偏差是一種從人性角度出發的偏差,很容易讓每一個人自大,也很容易讓每一個人飄飄然,不做實地調查研究。主觀上認為自己和天地萬物為一,符合道家親近自然的思想,有利于修身養性,但要真的把自己等同于世界,就有些可笑了,在具體做事過程中,還是需要調查研究,而不能像道家那樣瀟灑自然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