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晚上九點左右,湖南省常德市澧縣小渡口鎮涔水河新橋附近發生一對母子落水身亡的悲痛事件。
孩子和母親的尸體,分別于第二天凌晨2點和第三天中午12點被打撈上岸。
網上曝光以后,無數網友在同情之余也表達了對此事的關注,同時也引發了大家對母子落水身亡原因的諸多猜測。
27日,孩子的父親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和妻子都是廠里的工人,兒子在澧縣二中讀高一。事發當天下午5點多鐘,班主任給孩子媽媽打電話,說孩子在學校玩手機,讓把孩子接回去。
“母子兩個回到家后,兒子直接就往河邊跑,我老婆趕緊追上去了,就這樣了。”
“我就想問學校,他就是玩了一個手機,也不至于成這樣啊?”孩子父親這樣說道。
而學校和教育局的回應則是:目前教育部門已經介入了,但是肯定要以警方的調查結果為準,建議等官方的通報和結論。
今天,湖南常德市澧縣聯合調查組發布了通報。
通報內容顯示:經查,田某某在6月23日下午上課時玩手機,老師與其母田某商議后決定帶回家中進行思想教育。當天晚餐時,田某某與其母田某發生口角后沖出家門,其母在后追趕,至小渡口鎮涔水大橋以北1000米處時,兩人已不見蹤影。
經聯合調查組調查,母子兩人均系溺水身亡,排除他殺。家屬對死因調查無異議,田某某在校期間未與老師和同學發生過激語言及行為,在校情緒穩定,排除校園霸凌等情況。
雖然此案排除了“他殺”、“校園霸凌”等惡性事件的可能,但我卻從通報中看到了更加令人擔憂的一面。
因為“他殺”畢竟屬于極少見的個例,而導致母子溺水身亡的原因,卻是如今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現象。
不難看到,釀成悲劇的導火索,是由孩子手中的一部手機引起的。
老師禁止學生在課堂上玩手機,叫家長領回家,這樣的處理方式并沒有什么問題。家長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原則上也沒有不妥。但僅僅是這些看似正常的教育方式,卻致使孩子沖向河邊,最終造成母子雙雙溺亡的悲劇結果,不免叫人后怕。
在網上刷到過不少這樣的短視頻,家長把孩子的手機拿走以后,有的撒潑打滾;有的一個人躲進屋里生悶氣,誰都不理;還有的竟以要自殺等極端語言相要挾。
甚至在一個視頻中,孩子手機被奪走后,他直接就爬到窗戶上,一只腳伸出窗外,聲嘶力竭地大喊:“把手機給我!不給我就從這跳下去!”最后家長害怕真出問題,只能乖乖地交還手機。
這些場景,總是能讓我想起影視劇中癮君子犯毒癮時的樣子……
而最令人痛惜的是,在以往官媒的報道中,有這樣的悲劇真真實實地發生過。
青少年沉迷手機,已經成了讓不少家長都十分頭疼的問題。
我近日恰好也剛剛經歷過類似的情況。上周日到朋友家做客,進門時他家14的歲孩子正坐在沙發上打游戲。在媽媽的提醒下,他頭也沒抬地打了聲招呼,后面就沒再說話。
到吃午飯的時候,孩子還沉浸在游戲里,媽媽叫了幾遍都沒動窩兒。朋友生氣了,一把奪過手機,讓他先吃飯。孩子忽地站起身來,朝著我朋友狠狠地瞪了一眼,眼神中充滿了怨恨與兇狠,讓旁觀的我心中一凜。
我萬萬沒想到,朋友家這個一直都很懂事孝順的孩子,怎么會突然這樣對待他的媽媽?那個一閃而過想要刀人的眼神,一周來反復浮現在我的腦海中。那一刻,他可能真的把他媽當成了不共戴天的敵人……
此前在相關視頻下看到有網友評論:“上大學之前,我絕對不會給孩子配手機,連我們的手機也不會輕易讓他碰。”
幾千個網友給這條評論點贊,還有不少人稱贊這位父母:這是最明智的做法。
然而,這樣有點兒“一刀切”的方法真的明智嗎?手機是科技產物,也是時代的產物,已經與生活密不可分。完全杜絕孩子接觸手機,會不會讓他與時代脫節,與科技漸行漸遠呢?
且不考慮這些長遠的影響,就討論眼前的。當其他同學都在討論手機、網絡、短視頻等話題時,你的孩子完全插不上嘴。慢慢的,他就會變得“不合群”,甚至被孤立,嚴重的還會形成自卑、孤僻、內向的性格,同樣會帶來抑郁的風險。
最現實的,現在很多學校老師在網上留作業,交作業也是通過手機提交。想要完全杜絕孩子接觸手機,基本是行不通的。
這就是大部分家長感到最矛盾的地方,給手機不是,不給也不是。既想讓孩子適當接觸手機,又不想讓孩子沉迷其中,這個度很難掌握。
有不少家長也嘗試過,通過引導教育等方式,讓孩子正確認識手機的真正作用,但效果往往微乎其微。原因很簡單,相比于家長的諄諄教導,游戲和短視頻等娛樂功能的吸引力不知要大上幾萬倍……
在湖南澧縣的這起悲劇中,您可能會說是家長平時的教育不當,給孩子慣下了毛病。但有時候面對手機的巨大吸引力,家長確實也無可奈何,尤其是夫妻倆都在工廠打工,根本沒有那么多時間管孩子的前提下。
您有什么好辦法能避免孩子沉迷手機嗎?或是有哪些成功的經驗?歡迎討論分享。
敬請點贊、轉發、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