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力驅動可持續增長
撰文/陳鄧新
編輯/李 季
排版/Annalee
小游戲,堪稱游戲圈的黃金賽道。
2025年6月25日,2025微信小游戲開發者大會透露,微信小游戲月活用戶數高達5億,過去一年,用戶在線時長同比增長10%,有超過八成的用戶由“下拉、社交、搜索”等微信特有的途徑主動奔赴小游戲。
這意味著,微信小游戲生態愈發繁榮。
眼下,微信小游戲生態通過社交鏈、工具鏈、IP鏈等獨有優勢進一步賦能,助力小游戲從1到100邁入發展黃金期,與開發者相互成就。
毋庸置疑,小游戲雖然小,但生態力量很大。
錯位競爭,小手兩端成新趨勢
小游戲,迎來人生的第八個年頭。
2017年12月28日,首款小游戲《跳一跳》在微信上線,憑借簡單的社交玩法成為全民游戲,拉開了游戲新時代的序幕。
這之后,小游戲駛入快車道,成為破局存量市場的關鍵抓手。
《2024年中國游戲產業報告》顯示,2024年國內游戲市場銷售收入3257.83億元,同比增長7.53%;其中,小游戲市場銷售收入為398.36億元,同比增長99.18%,仍處于快速發展階段。
不難看出,小游戲成為業界最耀眼的“明星”。
事實上,隨著游戲紅利逐步殆盡,小游戲的高成長屬性顯得分外稀缺,擁抱小游戲成為行業的共識。
關于此,從微信小游戲公布的最新數據就可見一斑。
在5億月活用戶中,男性用戶占比為55%,女性用戶占比為45%,意味著性別平衡;50%來自一、二線城市,意味著地域廣泛;45%的用戶年齡在24歲~40歲,意味著年齡穩定。
微信公開課小游戲講師楊靜怡表示:“每個玩家在一個月時間內,會同時在玩6款小游戲產品,值得注意的是,有95%的核心用戶在下個月后,仍會持續體驗游戲。”
于是乎,包括世紀華通、三七互娛、愷英網絡等頭部在內的七成上市游戲公司積極入局,成功開辟“第二戰場”。
不過,更多的是長尾開發者。
微信小游戲平臺已有累計超過40萬的開發者,其中超過八成是不足30人的中小團隊,
以創意撬動價值,從而達到以小博大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小游戲與APP游戲的重合度不過五成,且重度游戲的重合度僅有10%,兩者存在肉眼可見的錯位競爭。
一名業內人士告訴鋅刻度:“小游戲的買量成本更低,接觸的用戶更多,還可以將優質用戶引流到APP,大大降低游戲研發成本與營銷成本,這是一個雙贏的格局。”
如此一來,一款游戲既有小游戲端也有手游端,成為行業的新趨勢。
麟心科商務負責人萬韻雪告訴鋅刻度:“我們主要是做SLG游戲的,剛開始的時候是做APP的,現在做一款游戲一定會把所有市場上的用戶籠絡住,APP和小游戲一定要并行。”
差異化價值,筑牢生態基石
微信小游戲紅得發紫,背后離不開生態的鼎力相助。
作為互聯網屈指可數的超級流量入口,微信擁有高達13.85億的月活用戶數,再疊加搜一搜、公眾號、視頻號等內部場景與微信小游戲連接,為其開花結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流量之外,社交是微信小游戲生態另外一個獨有優勢。
正所謂“游戲的盡頭是社交”,微信的社交場景與小游戲的游戲場景天然適配,不但可以滿足用戶的碎片化娛樂需求,還可以通過好友之間的持續互動,形成小游戲內和微信生態內的雙圈閉環。
簡而言之,玩家情感不斷滲透與交織,是游戲生命力不斷延續的基石。
對此,云威科技CEO李力深有體會:“以前做APP游戲的時候會遇到一個問題,用戶流失了,不知道如何找回來。微信有很多生態信息,當用戶流失了,我們可以通過出席游戲圈活動,再加上視頻號做一些更有意思的東西,自然就會有一部分用戶看到,有新的讓他感興趣的東西自然就會回來。”
后續,平臺將逐步支持虛擬道具、紅包等送禮,群PK、群任務,朋友圈分享,搜索發現等組件能力,讓互動體驗更上一層樓。
這么一來,微信小游戲的生態黏性更強了。
另外,依托“存量高優受眾+高效買量拓圈”打法,IP類小游戲起勢,2025年5月的流水較2024年4月增長了90倍。
問題在于,尋求IP源并非易事,好不容易找到滿意的,卻不一定能滿足對方的商業訴求,如此雙方很容易談崩,徒增沉沒成本。
巧的是,騰訊的IP底蘊深厚。
旗下騰訊視頻、閱文集團等擁有豐厚的IP資源,控股的快手、嗶哩嗶哩等在IP產業鏈上也舉足輕重。
此背景下,微信小游戲IP合作平臺有著超200個優質IP庫,最大程度幫助開發者完成低成本、高效率的IP撮合,成功解決了行業痛點。
以上可見,通過差異化價值賦能,微信小游戲筑高了生態壁壘。
更為重要的是,在廣告變現和游戲觀感之間做了精準平衡,既滿足了小游戲商業化的需求,也考慮了用戶體驗,唯有此內容和平臺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微信廣告運營總監李昊表示:“我們最近在做一些稍后再玩、稍后再看的功能,如果用戶不想在這個時候看廣告,可以點一下稍后,做完其他事以后再繼續。”
精準平衡之下,用戶時長得以增長,而IAA廣告主數量上漲190%。
一名游戲開發者告訴鋅刻度:“只要游戲品質足夠好,適當的、合理的廣告植入不會引起反感,甚至零氪玩家還樂在其中。”
商業化加持之下,微信小游戲正在走向長青化。
官方數據顯示,年收入千萬元以上的產品中,有96款產品運營時長超3年,有55款產品運營時長超5年;年收入億元以上的產品中,有13款產品運營時長超3年,有5款產品運營時長超5年。
上述游戲開發者進一步表示,早期的小游戲以輕游戲為主,但隨著玩家審美心智的不斷成熟以及生態的不斷技術演進,研發重心自然偏向重度游戲,從而走上了精品化路線,而重度游戲的生命周期更長、用戶黏性更高,可以長期留存用戶、穩定流水,這是小游戲長青化的命脈與基石,手游與端游也莫過如此。
正循環之下,欣欣向榮的微信小游戲不斷釋放生態紅利,獲得了國際手游巨頭的垂青。
芬蘭游戲公司Supercell宣布正式進軍中國微信小游戲市場,其競技對戰手游代表作《部落沖突:皇室戰爭》的小游戲版,預計于2025年9月正式登陸微信小游戲平臺。
技術護航,騰訊云讓開發更簡單
事實上,微信小游戲生態持續向好,與騰訊云技術護航息息相關。
首先,降低門檻,實現開發平權。
小游戲在開發過程中往往面臨諸多難題,首當其沖的就是“高品質+快交付”的挑戰,即游戲品質要高、開發成本要低、創意驗證要快、上線流程要短、游戲高峰要穩……
問題在于,微信小游戲的主力軍是長尾開發者,容易出現力不從心的狀況。
為此,騰訊云在會上發布業內首個“小游戲全方位解決方案”,覆蓋從美術創作、技術測試,到上線部署、運營增長的全流程,并首次將混元3D大模型、混元游戲視覺生成等美術AI能力以及騰訊游戲多年沉淀能力,系統化開放給開發者。
譬如,可以通過內置的AI建模與紋理生成能力快速實現3D建模,可以通過動畫一體化解決方案自動貼合模型、識別角色結構,智能完成大部分蒙皮操作。
由此可見,騰訊云降低了小游戲的美術創作門檻,助力中小團隊在有限資源之下也可以獲得大廠級的生產力。
其次,提質增效,研運更省心省力。
美術之外,“小游戲全方位解決方案”在客戶端與服務端優化方面,也下了大功夫。
MongoDB數據庫支持數據按Key回檔,小錯誤無須全服回檔,可以靈活進行數據庫維護;CLS日志服務疊加AI賦能,可以快速、自動、精準定位游戲故障的關鍵點,大幅提高系統維護的效率……
由此一來,減少了運維時間,做到了省心省力。
此外,隨著小游戲從輕走向重,騰訊云進行了基建能力的全面迭代,以IAA小游戲為例,本地緩存上限從200MB增加至1GB、渲染幀耗時降低了10%,可以滿足游戲高流暢與高品質的實際需求。
再次,打擊外掛,守護游戲公平。
近年來,外掛成為小游戲必須面對的一個棘手問題,相關數據顯示有30%以上的玩家受過外掛的侵擾,嚴重影響了游戲的公平性。
在此方面,騰訊云積累了大量實戰和對抗經驗,通過對行為模型的不斷優化,達到監控外掛、治理外掛的目的。
騰訊游戲云負責人陳亮告訴鋅刻度:“一方面要做好代碼加固,要不然容易被代碼侵蝕反定義,這個部分我們是最早的,也是投入最多的;另外一方面是數據積累,要通過原來的外掛數據積累和清洗,以及后期模型不斷迭代,定位哪些是外掛,以及怎么處理這些外掛。”
因為以上緣由,包括《無盡冬日》《咸魚之王》《開心消消樂》等國民級小游戲,最終都選擇了騰訊云。
總而言之,微信小游戲是一座“富礦”,成為游戲開發者與游戲公司的“必選項”,未來隨著生態的不斷繁榮,將掌握更大的行業話語權。
那么,微信小游戲有了更大的盼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