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時代,一切都變得方便簡單了,就拿紅包來說;
以前,人們逢年過節、隨禮都要準備紅包,現在不同了,只需要在手機上輸入數字,紅包就能送出去了。
送紅包的意義,不知不覺就發生了變化;
除了重要的事情,我們也會在家族群、公司群、朋友群發個紅包,大家互相搶,活躍一下氣氛,拉近彼此的距離。
那么,你知道嗎?微信搶紅包,可是會暴露你的情商。
微信搶紅包,他犯了盜竊罪
2020年1月31日,山東沂水李某加入了“某高校校友情”的群;
這個群是專門用來接收抗疫物資資金的,他加入進來,不是為了捐款,而是為了搶紅包,當天,他就搶了2個,一共是300元。
有群成員發現后,讓他返還紅包,他不僅拒絕了,還直接退群了;
過了幾天,他再次掃描這個群的二維碼,進群又搶了5個紅包,群主發直接將他拉黑;
與此同時,有人報了警,最終公安局罰了他1200元返還給被害人,而李某交了罰金,成了盜竊犯。
像李某這種貪便宜的人,實在是太多,不管是什么性質的群,只要有紅包就進,進了就搶,哪怕是1毛錢、1分錢都不肯放過。
如果是商家的引流群,搶了就算了,畢竟,群里那么多人,互相都不認識,也有的搶紅包最多者有小禮物,大家都搶,也無所謂。
可若是家人群、公司群、朋友群,旁人一眼就看穿你是個貪便宜的人,平時定是個“鐵公雞”,無形中就壞了自己的名聲,還容易被人瞧不起。
所以,這微信搶紅包就像一面“照妖鏡”,揭露出你的情商是高、是低。
微信搶紅包,暴露了你的情商
微信搶紅包的人,大致分為三類,從情商低到高來看一看。
先是搶了不發的人,這類人看到紅包,要么飛快出手,要么盤算什么時機能搶到最多;
搶到就心滿意足,搶不到或者搶少了,便會懊悔不已;
輪到這類人發紅包,那就會玩消失、裝不知情,反正休想從這類人口袋里掏出錢。
有句老話說的好“貪心不足蛇吞象”,人貪心,早晚會被欲望所害;
這類人目光狹隘、格局窄小,其實仔細想想,沒有哪個人會因為搶紅包成了億萬富翁。
其次是只發不搶的人,分三種情況來說;
其一是博取大家的關注,這類人的自卑刻進了自己的骨子里,生怕被別人忽視;
其二是炫耀,自己有點成就了,在群里發紅包,看著大伙兒搶,滿足了自己的虛榮感;
其三是純大方,發個紅包圖個樂呵。
無論是哪一種情況,都容易引起別人的反感;
因為這樣會讓搶紅包的人有種被憐憫的感覺,或者將他們視作“冤大頭”,一旦不發紅包,或者搶其他紅包,立馬就會遭到旁人的奚落。
最后是搶了也發的人,他們往往是群里的活躍分子;
不僅搶紅包、發紅包,還會發幾句俏皮話、感謝話,或者回復一些表情包,給人的感覺就很舒服。
他們的情商就很高,做事都是恰到好處,既不會讓人覺得自己廉價,也不會讓人討厭;
自己也不會什么損失,同時還會收獲一波好評,大家都愿意與他們相處。
由此不難看出,微信搶紅包看似是一件尋常小事,實則暗藏為人處世的“哲學”。
那么,我們要怎么搶微信紅包,才能顯露出高情商?
高情商搶微信紅包
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提出構建情商的5個要素,分別是自我意識、自我管理、自我激勵、感同身受和社會技能。
圍繞這5個要素,我們來看看,怎樣高情商搶微信紅包。
如果搶到微信紅包,再發的時候,你就秉持著“寧多不少”的原則;
這是自我管理與社會技能的完美結合,克制了貪小便宜的心理,同時又考慮到他人的感受,有利于維系良好的人際關系。
然后,我們要記住不要隨便發紅包,這并不是小氣,而是量力而行;
自我意識強告訴我們,只有在合適的時機、合適的場合,出于恰當的理由發紅包,才能夠讓紅包成為傳遞感情和祝福的載體。
最后就是不舍得發就不發,自我激勵是讓我們堅守自己的原則;
并且,我們要感同身受去理解發紅包人的心意,不強求、不索取;
自己經濟條件有限,發的少或者不發,也就不參與這一活動,這樣既不給自己增添負擔,也不讓發紅包者感到尷尬。
微信搶紅包這一行為不簡單,將我們的情商暴露在公眾之下,所以,我們在互動過程中,需要運用智慧來搶;
這樣自己既收獲快樂,又維護了和諧的人際關系,從而讓微信紅包在人際交往中發揮美好的作用。
-The End - 作者-劉森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