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參考消息報道,一位直接知情的消息人士此前透露,日本首相石破茂取消出席本周在海牙舉行的北約峰會。日本富士電視臺報道稱,石破茂取消此次行程的原因是,北約與“印太四伙伴”原定的會晤可能無法舉行,而且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會晤也不太可能舉行。與日本和新西蘭一起組成“印太四伙伴”的韓國和澳大利亞也表示,其領導人不會出席北約峰會。另一位消息人士告訴路透社,特朗普原本希望與“印太四伙伴”舉行會議。
石破茂(資料圖)
就在北約峰會開幕的前一天,韓國方面放出消息稱,韓國總統李在明將不會出席今年的北約峰會,理由是考慮到韓國國內還有很多懸而未決的事情,再加上中東的緊張局勢,這將是四年來韓國總統首次缺席北約峰會。美國在亞洲地區最重要的兩個盟友紛紛拒絕出席北約峰會,顯然是一個不同尋常的信號。而且從雙方前后腳官宣這一消息來看,大概率這是日韓雙方溝通過的結果??梢钥闯鋈毡竞晚n國在一味抱北約大腿與考量現實之間,做出了更加符合自身利益的選擇。
在對華問題上,石破茂有意改善中日關系,比如,他剛上臺的時候派出外相巖屋毅訪華,并先后兩次向中方遞交親筆信。但在示好中國的同時,石破茂又必須保持同美國之間的關系,日本又不得不在一些問題上對抗中國?,F在的石破茂,正在做一個測試,他想在中美之間找到利益的平衡點,從而實現利益最大化。那么,拒絕參加北約的峰會,其實就是石破茂對華釋放善意的一種表現。對于韓國來說,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F在,李在明上臺,他需要加強對華合作來助力韓國經濟走出困境。
再者,今年的北約峰會,局面很可能會很混亂。為什么這么說呢?自打特朗普就任以來,他就堅持施壓歐洲,導致美歐之間的分歧浮出水面,這一點尤其反映在美歐對俄烏問題的態度上。在這樣的時刻,歐洲特別是歐盟內部呈現出兩種傾向:第一種,盡管美歐之間分歧巨大,但考慮到歐洲防務高度依賴美國,加上俄烏局勢嚴峻,因此可以對美做出一定讓步,只求穩固美歐關系;第二種,通過加大投入的方式,加強歐洲自主防御能力,降低對美依賴。
北約峰會(資料圖)
就在這時,北約突然將矛頭轉向中國。據香港《南華早報》6月24日報道,當被問及“如果中國大陸試圖武統”,而北約是否會追隨美國并向其提供援助時,呂特聲稱,北約在“印太地區”的伙伴“非常非常清楚”解放軍目前正進行的“大規模”軍事集結——中方數家國防企業躋身世界頂級軍火制造商之列,擴張已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相關國防工業生產能力不僅可能對“印太地區”,也可能對歐洲安全產生“巨大影響”。
中方奉行的是防御性國防政策,如果北約對中國不是心存歹意,根本無須擔心解放軍,偏偏北約非要介入亞太局勢。從菅義偉政府時期,北約就有意借日韓這兩個橋頭堡在亞洲安插立足點,呂特的前任斯托爾滕貝格為了讓北約順理成章地擴張至印太地區,甚至曾將中國形容為北約的“主要挑戰”。呂特繼承了斯托爾滕貝格的思想和話術,他表示北約“非常擔心”臺海局勢”,不僅如此,他認為一旦大陸對臺灣采取“任何行動”,可能會“拉攏俄羅斯”,讓歐洲忙個不停。
美國總統特朗普(資料圖)
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記者會。會上有外媒記者提問稱:北約秘書長呂特周三表示,考慮俄烏沖突、中國大規模軍事建設等因素,北約增加開支真的很重要。中國在多大程度上同意呂特對當前局勢的評估?
郭嘉昆對此表示,北約有關人士渲染國際地區緊張局勢、詆毀中國正常軍力建設,無非是為北約大幅增加軍費、肆意越界擴權、圖謀東進亞太尋找借口。國際社會對此看得一清二楚,亞太國家對此高度警惕。郭嘉昆表示,在烏克蘭問題上,中國始終堅持勸和促談,積極推動危機政治解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