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6月26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國防部長會議在青島落幕,印度防長辛格拒絕簽署聯合聲明的消息引發關注。
這次會議上,印度堅持要求聯合聲明必須批評跨境恐怖主義,尤其要提及近期克什米爾地區沖突,并將責任完全歸咎于巴基斯坦。印度方面聲稱,聲明內容強化了巴基斯坦的敘述,卻沒體現印度立場,比如聲明提到了巴基斯坦要求譴責的俾路支反政府活動,卻沒提印度主張譴責的克什米爾恐襲事件——今年4月該地區恐襲致26名游客死亡,中、美、俄等多國當時已表態譴責。
莫迪和印度防長(資料圖)
印度防長在會上不點名批評巴基斯坦,呼吁成員國譴責“把越境恐怖主義當政策工具、為恐怖分子提供保護的國家”。印度外交部更放話,因為“特定國家”無法達成共識,所以聯合聲明沒通過。明眼人都看得出,這些表態針對的就是巴基斯坦。
這不是印度第一次在上合組織會議上搞特殊。早前以色列突襲伊朗,上合組織發布聲明譴責以色列,印度卻單獨發聲明稱沒參與討論,不想跟著一起譴責。更早時候,上合成員國討論支持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印度也直接表示不認可。
印度這次拒簽,和其國內狀況脫不了干系。當時印度正面臨美國關稅威脅,國內經濟表現也不好,民生問題一堆。一場和鄰國的沖突,還涉及宗教感情,很容易被用來轉移國內矛盾。可印度沒想到仗沒打贏,還挺丟人,這口氣一直憋著。
印度還覺得中國在印巴問題上“偏向”巴基斯坦。比如巴基斯坦用的不少武器裝備來自中國,中國一些聲明也被印度解讀為支持巴基斯坦。但事實上,印度對克什米爾沖突的說法基本是一面之詞,調查抓人全是自己來,不聽國際社會讓第三方介入的勸告,這很難讓人完全信服。
俄羅斯防長(資料圖)
在青島會議上,印度防長雖說沒點名,但話里話外影射中國“無法接受印度對恐怖主義的要求”。可印度又不敢真的和中國鬧僵,畢竟現在和中國關系持續惡化的代價,印度承受不起。
就在防長參會前,印度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多瓦爾來華見了外長王毅,目的就是談中印邊界問題。中印關系因為邊界摩擦降到冰點,印度主動談,明顯是想緩和關系。印度心里清楚,中國市場龐大,對外投資意愿也高,兩國離得近,合作方便,經貿關系對印度很重要。
美國推行“印太戰略”,把印度當重要一環,還想把一些工廠轉移到印度,這對印度吸引力不小。但長期看,美國不是真想和印度合作,就是想利用印度遏制中國、維護自己的霸權。
印度在上合組織里多次搞特殊,已經影響到組織合作效率。這次拒簽聯合聲明,有觀點認為是“沒給中國面子”,畢竟中國是這次會議的輪值國。未來印度這種態度要是繼續下去,上合組織的發展可能會遇到更多挑戰。
從印巴矛盾到對華心態,再到美國因素,印度這次拒簽背后牽扯的問題不少。上合組織作為區域性多邊合作機制,核心價值是為成員國凝聚共識、深化合作提供平臺。但印度的單邊立場,顯然和這個初衷有點背道而馳。
國防大學軍事專家張弛就說,上合組織十個成員國的防長這次都到會了,包括剛經歷戰火的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大家能達成加強戰略溝通、推進務實合作的共識,這是“上海精神”的體現。可印度因為和巴基斯坦的雙邊分歧,拒絕簽署聯合聲明,這等于拿雙邊問題影響多邊合作。
中方態度很明確,上合組織是凝聚多邊共識的平臺,不是解決雙邊分歧的場合。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張曉剛就表示,在各方努力下,這次防長會取得了圓滿成功。這回應也體現了上合機制超越雙邊分歧、聚焦多邊合作的能力。
上合會議(資料圖)
對印度來說,現在最好的策略其實是走獨立外交路線。跟著美國走,短期可能得點好處,但長期看就是被當槍使。而且印度剛打完仗,國內經濟和民生問題一堆,真沒必要再和巴基斯坦鬧沖突,國際社會也不希望印巴局勢升級。
中印關系雖然有摩擦,但合作空間很大。印度要是真為自己著想,就該看清美國的真實目的,別老在上合組織里搞特殊,好好利用多邊平臺解決問題,這才是對地區和平穩定和自身發展都有利的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