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新加坡總理黃循財開始了他的訪華行程。
這是黃循財自去年成為新加坡總理之后,首次開展的訪華之旅。
對于兩國關系而言,黃循財此行,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而在登機來到中國之前,黃循財更是連說了四個詞語......
新加坡總理訪華
6月22日,新加坡總理黃循財抵達北京,正式展開他作為國家領導人的首次訪華之旅。
據新加坡總理公署發布的信息,此次訪問旨在進一步鞏固兩國長期以來的合作基礎,推動更多領域的互利共贏。
登機前,黃循財公開表達了四個關鍵詞:“前景光明、信任、尊重、理解”。
這幾個詞,不只是外交辭令,更代表著新加坡對中新關系未來的基本判斷與發展方向。
黃循財雖然是在2024年5月正式就任總理,但在新加坡政壇的歷練已久。
他是土生土長的新加坡人,成長在一個普通家庭,一家四口住在政府提供的組屋里。
父親是一名銷售員,母親是一位小學教師,而他小時候就讀的學校,正是母親任教的地方。
這種家庭背景,讓他與絕大多數新加坡人的成長經歷并無二致,也賦予他親民、務實的政治風格。
在求學階段,黃循財并沒有就讀所謂的“精英學校”。
但憑借自身的努力,他一路考取獎學金,后來進入哈佛大學,獲得公共管理碩士學位。
在國外完成學業后,他選擇回到家鄉,進入新加坡公共服務體系工作,開啟了長達14年的公務員生涯。
2005年,黃循財被時任總理李顯龍提拔為首席私人秘書,這是一個接觸政策核心的關鍵崗位。
他的能力與穩定表現也為之后的仕途奠定了基礎。
2009年,他擔任能源市場管理局局長,是當時新加坡最年輕的局長級官員之一。
期間,他主導推行了多項可持續能源政策,比如智能電網建設、試點電動車計劃等,在新加坡能源轉型的初期階段起到了推動作用。
2022年,他被任命為副總理,并多次在總理請假或出訪期間擔任“代總理”一職,實際參與國家治理的核心事務。
2024年4月,李顯龍正式宣布交棒,由黃循財接任總理職務,并在5月15日完成宣誓,成為新加坡歷史上第四任總理。
在黃循財的政治生涯中,一直非常重視對華關系,多次來到中國訪問。
對于中新關系,黃循財曾表示,希望雙方能夠密切合作,共同書寫雙邊關系的新篇章。
這一次以總理身份訪華,也是他長期重視對華關系的延續。
李顯龍的“預言”
事實上,對于新加坡歷代領導人而言,都很重視與中國關系的發展。
這種傳統的奠基人,是被譽為“新加坡國父”的李光耀。
他不僅帶領新加坡實現了從落后小國到現代化經濟體的驚人躍升,更在外交舞臺上為新加坡開辟了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
李光耀與中國的關系極為密切——他一生中前后33次訪問中國,足跡遍及全國22個省區市,真正見證了中國從改革開放初期到現代化高速發展階段的全過程。
2018年,中國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時,將“改革友誼獎章”授予李光耀,足以說明他與中國的友誼。。
李光耀的對華友好傳統,延續到了他兒子李顯龍的執政時期。
李顯龍在長達20年的任期內始終高度重視與中國的合作。
他曾14次訪問中國,是當代訪問中國最頻繁的外國領導人之一。
去年11月底,他在結束對中國的訪問后對新加坡媒體坦言,在當今這樣一個不穩定的國際格局中,與中國維持良好關系對新加坡來說尤為重要。
他甚至直言,新加坡要“加倍努力”來維持這段關系,言語之間透露出對中方的高度認可與深層信任。
除了著眼中新雙邊關系,李顯龍也長期關注更大的地緣格局,尤其是中美關系的走向。
他曾有過預言說:如果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不斷加劇,那么整個世界都將風雨欲來
而在這種背景下,李顯龍認為,新加披應該提前“系好安全帶”。
多年來,新加坡一直以“小國”自居,強調在不卷入大國對抗的前提下謀求國家利益。
但在美國前總統特朗普上任之后,美方政策的不確定性開始顯著增加,對多邊體系的信任大幅削弱。
在這種背景下,新加披不如強化和中國的關系,來增強自己的實力。
如今,黃循財在登機前釋放的“信任、尊重、理解”四詞,恰恰是對李顯龍外交主張的一種承接和呼應......
參考資料:
新加坡總理黃循財開啟訪華之旅——參考消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