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白俄羅斯出席歐亞經濟委員會最高理事會會議后,面向媒體直言俄羅斯在“北約不東擴”承諾上遭到了欺騙,這一表態再次將北約東擴這一敏感且關鍵的問題推到了國際輿論的聚光燈下。
回溯歷史,上世紀90年代,在蘇聯走向解體的復雜國際局勢下,美國為推動兩德統一,曾向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做出過承諾:就是只要蘇聯同意相關條件,美國就不會將北約向東移動一寸。這一承諾,在當時給了蘇聯一定的安全預期。
然而,時過境遷,自1999年起,北約開啟了瘋狂的東擴之旅,先后進行了五次東擴,成員國數量也從最初的16個,急劇增到如今的32個。原本屬于蘇聯勢力范圍的波羅的海三國、以及波蘭等,都紛紛被納入北約版圖。特別是在2023和2024年,芬蘭和瑞典這兩個北歐國家也相繼加入了北約,使得北約的軍事力量 進一步逼近俄羅斯邊境,俄羅斯的戰略安全空間被極度壓縮,其戰略腹地完全暴露在北約導彈射程之內。
北約不僅在成員國數量上不斷擴張,在軍費開支方面也動作頻頻。普京強調,北約以“俄羅斯的侵略性”為由,大力提升軍費開支占比,不斷擴軍備戰。但事實上,俄羅斯并不具有北約所宣稱的那種侵略性,而真正在全球范圍內四處挑起爭端、展現侵略性的恰恰是北約自身。北約的這種行為,完全是顛倒是非,其不斷膨脹的軍事力量和野心,嚴重破壞了地區乃至全球的戰略平衡與穩定。
俄烏沖突爆發至今,給俄烏雙方都帶來了巨大的傷痛和損失。而這場沖突的深層次起因,與北約東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如果北約能夠信守當初“不東擴”的承諾,或許俄烏沖突本來是可以避免。然而,北約持續東擴,并將烏克蘭視為遏制俄羅斯的前沿陣地,不斷慫恿烏克蘭向其靠攏,試圖將烏克蘭納入北約體系。這對俄羅斯而言,無疑是對其核心安全利益的嚴重侵犯。
俄羅斯在多次警告無效、安全訴求得不到回應的情況下,為了捍衛自身的安全與利益,不得不發起特別軍事行動。
普京此次明確宣布,與西方的“單邊讓步游戲”已經結束。這表明俄羅斯在面對北約長期的欺騙和步步緊逼時,已經徹底放棄了幻想,將采取更為堅定和有力的措施來維護自身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俄羅斯的這一態度轉變也引發了國際上的廣泛關注,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重新審視北約的擴張行為,以及這種行為 對地區和世界和平穩定造成的負面影響。北約的背信棄義,不僅破壞了與俄羅斯之間的信任基礎,也使整個歐洲乃至全球的安全格局變得更加復雜和脆弱。
未來,如何化解俄羅斯與北約之間的矛盾,推動地區和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成為擺在國際社會面前的一道亟待解決的難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