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對錢沒有概念有多可怕?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覺得30萬多嗎?如果3秒內沒直觀感受,說明你對金錢缺乏體感。
30萬是什么概念?它是一輛頂配小米SU7 max的裸車價,卻是普通打工人9年不吃不喝的積蓄。很多人月薪只有3000塊,一年就是3.6萬,攢32.4萬需要整整9年。更扎心的是,別說堅持攢9年,能堅持攢5年的人都寥寥無幾。
那么,為什么現在大家會對錢沒有概念呢?很多人說消費降級,難道真的是窮到沒錢花了嗎?
其實根本不是。不是因為真的窮,而是支付方式變了。以前用現金時,能摸到錢包變薄,對花錢有更直觀的感受,花錢自然小心翼翼?,F在手機一掃就完成支付,少了數鈔票的痛感,完全感覺不到錢在減少。久而久之,我們成了“數字原住民”,花錢越來越隨意。結果就是,49元的衣服糾結半天,499元的火鍋一個月敢吃兩次;10個99元不眨眼,1000元卻猶豫,錢的真實感一步步在消失。
更可怕的是,現在各種支付平臺天天推分期、消費貸,把花錢門檻降到極低,還變著花樣誘惑你“先享受,后付款”。就像2000塊的吹風機,乍一看肉疼,但一拆成10個月,每個月才200塊,瞬間覺得是小錢,無所謂,立馬下單。這種“小錢錯覺”讓你沖動消費,看似錢沒花多少,其實只是把當下的痛感拖到以后慢慢承受。
等真到結婚、看病、買房需要掏大錢的時候,才發現錢包早被掏空,連底氣都沒了。等錢包見底,連談婚論娶的勇氣都跟著消失了。這些年流行的不婚主義,說到底,大部分原因還是兜里沒錢。什么男女比例失衡、三觀不合,那都是借口。馬克思早就點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普通人想保住尊嚴,先要穩住收入,規劃好財富。只有經濟獨立,才能在生活里挺直腰板做選擇,而不是被現實逼著低頭妥協。
那么,為什么很多人總覺得錢難掙,尤其是年輕人?其實掙錢是有規律可循的。小財靠勤,肯吃苦、能干活的人到處都是;中財靠德,做人靠譜、做事踏實,普通人做到這一步就夠了;大財靠命,真正暴富的人鳳毛麟角,往往靠運氣和時代紅利,普通人很難去追風口。所以別老想著一夜暴富,先把“中財”做到位,在自己的領域里深耕,比盲目追熱點更實在。
你最該做的就是選準自己真正熱愛的行業,把一件事做深做透,把一個產品或一項服務打磨到精致,再慢慢延伸周邊機會,穩扎穩打,這樣你就已經跑贏了90%的人。記住,只要你在本行積累出真本事,就別輕易跨界,畢竟熟悉的領域才是你的主場,貿然跳進陌生行當,最后多半會追悔莫及。
可現實中,很多年輕人卡在了更尷尬的地方:拉不下臉,寧可在家待業,也不肯彎腰做“低端活”,滿腦子都是CBD白領的體面,卻看不見身邊實實在在的需求。其實,家政服務就是個被低估的萬億賽道。
2023年市場規模1.2萬億,缺口2000萬人;2035年養老護理缺口可能達3000萬。收納師、健康管理師、寵物護理等高端細分領域,年輕人完全可以用高學歷和創新思維顛覆傳統模式。目前從業者九成是女性,主力年齡40到50歲,年輕人反而成了稀缺資源,你的高學歷和創新力在這里可能就是“降維打擊”。如果暫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不妨放下偏見,去家政行業闖一闖,說不定能在這里找到真正屬于自己的舞臺。
最后說句扎心的,和誰過不去,都別和錢過不去。年輕人就業難不是沒機會,而是機會來了,你愿不愿意彎腰撿起。家政服務只是個例子,任何行業做精做細都能翻身。記賬,找回對錢的感覺;深耕領域,向高手學習;放下偏見,探索新行業。記住,鉆研程度永遠和錢包厚度成正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