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河南省鶴壁市淇縣的廣袤田野,一幅科技興農的壯美畫卷正徐徐展開。從智慧農業的精準管理,到小麥精深加工的價值躍升,淇縣探索出了一條“科技賦能、產業升級、農民增收”的鄉村振興特色之路。
在這里,科技創新不僅改變了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更重塑了農業產業鏈條,讓希望的田野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活力。
從種植到收獲
智慧農業助力豐產豐收
當前,淇縣正在全面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升糧食產量。
5月中旬,正值小麥灌漿期,也是小麥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借助科技力量,我們實施水肥一體化滴灌技術,利用外部壓力系統,將可溶性肥料與水均勻混合,通過可控管道系統,以滴灌或噴灑的形式,均勻、穩定、定量地輸送到作物根系生長區域。”惠豐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紀明立介紹,“在智慧農業平臺上,土壤墑情、作物長勢、病蟲害預警等數據一目了然。”
淇縣通過滴灌帶滴水形成小氣候,以干預干熱風的形成,促使灌漿期的小麥穗粒更飽滿、產量更高。“合作社有1550畝地,以前傳統的大水漫灌需要10個人15天才能完成。現在我用手機操控,5天就能完成,節省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另外,使用新技術較常規措施節水30%以上,化肥利用率也顯著提高了。”紀明立表示。
得益于麥田里的智能監測設備、自動灌溉系統、無人機巡田裝置等“科技元素”,今年惠豐種植專業合作社1550畝小麥并沒有受到本地干旱天氣太多影響,為小麥穩產高產提供了有力保障。
6月上旬,小麥迎來收獲季。在淇縣5G數字農業示范園3000多畝麥田里,數臺聯合收割機正在來回穿梭。一壟壟小麥被迅速卷入機器,經過脫粒、篩選等一系列流程,金黃飽滿的麥粒源源不斷地落入儲糧箱,接著被輸送到貨車上。
“我們配備了30余套農作物生長監測系統,監測數據匯集到平臺,通過平臺智能分析每一個地塊小麥收割的最佳時間,從而制訂收割計劃。”淇縣5G數字農業示范園負責人高坤表示,“我們給農機都配上了北斗導航系統,它們的行駛速度和作業軌跡等信息可以在農機調度平臺實時查看,還能遠程對農機進行調度,保證收割進度和質量。”
從麥浪間的機械轟鳴到屏幕上的實時數據,在這片農田里,傳統農耕與現代科技交相輝映,“科技大腦”守護著每一粒糧食的生長與收獲。
從原料到產品
精深加工實現"吃干榨凈"
離開金色的麥田,視角來到河南飛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河南飛天生物”)。在這里,小麥正在經歷一場華麗的“科技變身”。
走進生產車間,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現代化的生產設備。這里的小麥加工早已突破傳統面粉生產的局限,通過精深加工技術實現了“吃干榨凈”的全價值利用。
“通常情況下,小麥的前50%面粉被用于制作面包、面條等主糧食品,之后25%的尾粉則成為我們精深加工的寶貴原料。”河南飛天生物研發部陳佳佳介紹,在結晶果糖智能化生產車間,小麥尾粉經過多道精密工序后,最終轉化為高附加值的功能糖產品。
該公司生產車間主任閆佳佳表示:“我們生產的小麥結晶果糖純度高達99.9%,核心技術打破了國外壟斷,攻克了小麥醫藥級淀粉糖、功能糖的提取分離純化技術難關,形成了小麥綠色產品制造體系,填補了我國小麥綠色加工行業的空白。”
一粒小麥的蛻變,背后是科技創新的強勁動力。
河南飛天生物研發部負責人馮軍偉透露,公司每年投入6000萬元用于技術研發,目前已形成完整的小麥精深加工產業鏈,小麥年加工能力達24萬噸,附加值最高可實現25倍增長。
在小麥蛋白利用方面,該公司通過生物酶解技術將谷朊粉轉化為水溶性蛋白肽,產品價值躍升數倍。這些蛋白肽被廣泛應用于保健食品、特醫食品等高附加值領域。
“我們的目標是把小麥的每一部分都物盡其用。”馮軍偉說,即使是最后的加工殘渣,也被制成有機肥返田,實現了真正的“零廢棄”生產模式。這種全價值利用模式,不僅提升了企業效益,更帶動了周邊農業的轉型升級。
從“引智”到“引育”
科技服務激活水產養殖“一池春水”
“要注意地歐酮和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的用量,還要注意控制水溫,這樣產卵成功率才能有保障。”在淇縣淇河鯽魚苗種繁育有限公司催產池邊,省級科技特派員石西正在給公司負責人高杰講述養魚注意事項。
“多虧石老師教的方法,咱學到了很多技術和技巧,也成了‘土專家’,現在養魚更有底氣了。”高杰笑著說道。
一段時間以來,石西深入淇縣的淇河鯽魚養殖基地和相關養殖企業,提供農業技術咨詢和現場指導;研究確定了淇河鯽魚人工催產的催產劑種類、用量、催產方式等;建立了淇河鯽魚苗種培育過程中餌料高效利用技術,提高了苗種的成活率。如今,淇縣多家養殖基地和相關企業經過培訓指導,培養了自己的技術人才,企業收益也明顯增長。
這一幕,正是淇縣科技服務從“輸血”到“造血”的生動寫照。2024年以來,科技特派員采取送技術上門、現場咨詢、集中培訓等多種形式,為群眾開展技術指導、答疑解惑,幫助群眾解決產業發展中的技術難題,助力群眾增產增收,已形成“特派員服務隊+科技特派員+示范基地”的服務模式,累計開展科技服務400余次。
■中國城市報記者 胡安華 通訊員 馬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