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田之光原創制圖,版權所有
居然有人認為余華命好,其實余華命不怎么好。
1977年時,余華高考落榜。在1977年,一考定終身,不是歷史,而是活生生的現實。但是余華落榜了,隨后進入衛校學習。
從1978年開始,到1983年,余華就開始做牙醫了。要不是余華想進文化館,可能和寫作無緣了。
要不是余華有寫作才華,且有悲憫情懷,恐怕也成不了大作家。
要是一個普通人,就算嘗試寫作,也有可能白白忙活。
每年的新文章新小說有多少,真正入眼的真正打動人心的又有幾篇?
所以命好只是看上去很美,實際與天賦、興趣、道德觀、責任感、人文思想緊密關聯。
說回這一對澧縣小渡口母子跳河的事。看官方通報,也只說二人溺水身亡。
我猜測可能是兒子先跳河,母親可能是下水去救人。
看通報只有姓氏,兒子姓田,母親也姓田。
而父親是姓沈。
有點意思。兒子跟著母親姓。估計這兒子平時是由母親在教育的。
親情這檔子事,很多人是懵懂狀態的。最常見的做法,就是家暴了。他們覺得教育孩子要用家暴的方式。有身體的家暴,也有心靈的家暴。后一種心靈的家暴,尤為害人。
也不知道這個高一的孩子回家路上,有沒有跟母親溝通。
其實要說學校沒問題,也是說不過去的。我覺得高一的學生是有自尊心的。作為老師看到學生玩手機后,第一時間不應該是讓家長帶回家,搞什么“思想教育”。
看到新聞里講,“田某某在6月23日下午上課時玩手機,老師與其母田某商議后決定帶回家中進行思想教育。當天晚餐時,田某某與其母田某發生口角后沖出家門,其母在后追趕。”
這一類描述,我看了之后,我反正是感覺難受的。這個老師讓我感覺難受,這個母親也讓我感覺難受。
如果我是這位母親,我第一時間要反過來教育這個老師了。為什么是我們為人父母的對孩子進行思想教育,你這個做老師的是干嘛用的?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大文人韓愈說的。
所以,這個還是得回到親情這個話題上。我感覺兒子雖然跟著母親姓,但是母親卻并不知道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
這個問題可能從小就開始了,一直到這個兒子上了高中。
讓孩子跟自己姓是解決不了什么問題的。我一直覺得為什么姓氏會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這又是一個讓我感覺無法理解的邏輯上走不通的問題。
其邏輯問題在于,他們根本不懂愛,然后意圖用一些規則來表達愛。
比如說跟我姓,比如聽我的話。為什么跟我姓,為什么聽我的話,因為我要對你進行思想教育。
問題就是這么簡單。可惜他們是聽不進去的。我覺得他們仍然會堅持要孩子跟自己姓,堅持孩子要聽他們的話,堅持孩子不能玩手機。
自己都天天在玩手機,居然限制一個孩子玩手機?
自己都知道與人性作對,只能變成一個怪人,為什么要自己的孩子與人性作對呢?
恐怕這些問題,他們也是想不明白的。
所以,悲劇有了某種注定。
最近很多人在轉蔡瀾先生的語錄。我倒覺得值得一看,語錄里面確實有很多教育孩子的辦法,教育孩子前,請父母們先用蔡瀾先生的語錄好好教育一下自己吧。
最好買本蔡瀾先生最近幾年寫的書,認真看一看。
(木田之光寫于2025年6月28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