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頁先周塬,半卷隴東風。6月28日,知名主播董宇輝攜手慶陽市委書記黃澤元,紀錄片制作人、導演李東珅(代表作《中國》《河西走廊》),在慶陽開啟了“與輝同行閱山河”甘肅行的第一站。
在慶陽市博物館,董宇輝老師和李東珅老師以《河西走廊》為引,聊到河西走廊文化是多民族交流的文化,是一代一代行者走路走出來的,而慶陽的隴東文化是土里長出來的。慶陽市博物館講解員趙倩則為大家一一介紹了館藏“彭陽”銅鼎、“乍冊吾”玉戈等眾多的文物。董宇輝點贊慶陽:慶陽有值得講述和傳承的故事。同時還提到了慶陽是甘肅的經濟第二大市,說慶陽的煤炭儲量非常高,未來發展前景巨大。
在周祖陵景區,董宇輝老師、黃澤元書記、李東珅老師與慶城縣周祖陵景區講解員李陽為大家詳細講解了慶陽的農耕文化、中醫藥文化等,揭示了慶陽深厚的歷史根源。隨著直播鏡頭的緩緩移動,網友們仿佛與董宇輝一起,溯回到了那個詩三百篇在風中傳唱的周朝歲月。
據了解,慶陽是周先祖誕生之地,也是中國農耕文明肇始之地,早在3000多年前,周先祖不窋在此“教民稼穡”,開啟了華夏農耕文明先河。慶陽有千萬畝以上的森林、草原和耕地,是農牧業最適宜地區,素有“隴東糧倉”美譽。論及中醫藥文化,則必須提及中醫鼻祖岐伯。他誕生于慶陽,曾在此與黃帝談醫論道,共同成就了中華醫學元典《黃帝內經》。
在流轉千年的時光里,探尋文明的根脈。訪談環節,董宇輝老師、黃澤元書記、李東珅老師更是為大家呈現了一場縱貫古今的知識巡禮。訪談中提到了慶陽的蘋果、白黃瓜、小杏兒等地方特產,以及慶陽豐富的農耕文化和歷史,包括南佐遺址、周文化、大秦直道和慶城古城等。同時討論還延伸到了如何利用直播平臺推廣當地文化及特產,強調了文化和地方特色產品在促進社會理解和尊重不同生活方式方面的重要性。
文字 | 張雪梅
圖片 | 陳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