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長調:兄弟的熾熱情懷
作者/孫樹恒
一
呼和浩特,這個夏天風比雨多
風是掙脫韁繩的烈馬,踏著不羈的蹄聲
在樓宇間橫沖直撞,撞碎了玻璃窗上的倒影
卷起枯葉、塑料袋與泛黃的舊報紙
那些被歲月塵封的故事,也在漩渦中蘇醒、翻涌
雨成了羞澀的訪客,總在深夜悄然降臨
打濕青石板的瞬間,又匆匆隱匿蹤跡
風掠過阿拉坦汗廣場的雕塑
將歷史的褶皺吹得獵獵作響
掠過鎏金的大召寺頂,像虔誠的信徒
輕輕撫摸著經筒上古老的紋路
撫過老街斑駁的磚瓦,在飛檐與窗欞間
哼唱著千年未曾停歇的古老長調
它掀開奶茶店褪色的布簾
將銅壺煮沸的醇香,潑灑向整條胡同
又撞響檐角的鐵馬,叮當聲里
是三百年前駝隊穿越戈壁的回響
是王昭君出塞時馬車輪碾過的轍痕
是無數遷徙者在此駐足時的嘆息與歡歌
每一陣風過,都像是歷史的耳語
訴說著歸化城的興衰,馬背上的傳奇
在鋼筋森林與蒙古包剪影交織的天際線里
雕刻著這座城獨特的年輪
當夕陽將風染成金色,它便化作
街頭老人煙斗里裊裊升起的煙,講述著
那些被時光打磨得發亮的故事
二
戒酒令如號聲吹響,瞬間熄滅了飯館的喧囂
往日推杯換盞的熱鬧,化作空蕩的回響
紅木桌椅蒙塵,酒杯堆疊成沉默的塔
霓虹燈在無人的街道上寂寞閃爍
服務員擦拭著早已冷透的灶臺
將未開封的酒壇,悄悄鎖進倉庫深處
那些曾被酒氣熏暖的情誼
在冷風中漸漸蜷縮,像深秋枝頭
搖搖欲墜的枯葉,被現實的風
吹向不知名的遠方。曾經稱兄道弟的人
如今在電話里只剩寒暄,微信對話框
積滿未讀的消息,如同蒙塵的酒杯
但總有熾熱的余燼在心底燃燒
那些共飲同醉的夜晚,醉談的理想
早已鐫刻成生命的紋路
我們曾在篝火旁手拉手起舞
讓歌聲穿透草原的夜空
曾為彼此的困境徹夜長談
將酒杯碰出星辰的碎屑
縱使酒壇蒙塵,情誼的篝火
仍在記憶的曠野中熊熊燃燒
照亮每個思念的長夜,溫暖如初
當我走過冷清的夜市,仍能聽見
時光深處傳來的碰杯聲,和
醉漢們跑調的《祝酒歌》
三
脫下公司的文化衫,卻卸不下心中的責任
退休不是終點,而是另一段征程的起點
清晨五點,我仍習慣早早醒來
像從前趕去單位那樣,走向城市的某個角落
文字里的歲月,是打磨意志的熔爐
那些熬夜撰寫的文章,反復修改的視頻
都成了滋養生命的養分
這片城市的土地,則是綻放余熱的沃土
陽光早已滲入骨髓,化作生命的養分
每一次俯身傾聽的聲音
每一回奔波忙碌
都是對這片土地最深情的告白
在這里,我早已深深扎根
長成一棵守護歲月的胡楊,春去秋來
用視頻為人們記錄生活,用文字
記錄這座城市的成長與變遷
四
有兄弟從臨汾的黃土高原走來,有兄弟從燕趙的石家莊走來
足跡遍布北方的山川河流
行李箱的滾輪磨平了棱角
背包的肩帶勒出深深的印記
最終在內蒙古的懷抱里,找到心靈的歸宿
異鄉的行囊裝滿漂泊的故事
那些在異鄉出租屋里度過的寒夜
在陌生城市街頭迷路的彷徨
都成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風景
而這里的藍天、草原和淳樸的笑容
像磁石般吸引著兄弟的腳步
曾見過清晨五點的草原日出
見過牧民在風雪中守護羊群的身影
喝過最烈的酒,聽過最動人的長調
在那達慕大會的賽馬場上
感受過風與速度的激情碰撞
丈量過無數城市的街道
卻只有這里,讓兄弟聽見內心的回響
是馬奶酒的醇香,是蒙古長調的悠揚
是兄弟遞來的熱騰騰的手把肉
是寒冬里一句溫暖的“賽白努”
讓兄弟甘愿成為這片土地的一份子
用余生,書寫屬于內蒙古的篇章
在黃河幾字彎的臂彎里,在陰山腳下
讓兄弟的血脈,與這片土地永遠相連。
是兄弟,從不辜負,共攬人間朝暮,自己也是風景。
(作者檔案:孫樹恒,筆名恒心永在,內蒙古奈曼旗人。蒙域經濟30人專家組成員,呼和浩特市政協智庫專家。中國金融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 內蒙古作家協會會員、內蒙古茶葉之路研究會副會長,內蒙古詩書畫研究會高級研究員兼副秘書長,大盛魁公司文化顧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