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電視劇《翹楚》官宣陣容,陳都靈和周翊然按姓氏首字母排序平番,脫粉了一大片。粉絲覺得《翹楚》是一部大女主劇,女主戲份多,陳都靈理應一番,由此引發番位之爭的熱議。
不知從何時起,影視行業的番位博弈逐漸演變為行業現象級話題。這種圍繞"一番"歸屬的持久爭議,既反映出粉絲經濟時代的市場特性,也折射出當下影視市場對演員商業價值與作品話語權的雙重考量。
番位之爭的惡性循環
番位制度原本是日本影視界確立主演責任的機制,卻在內娛的土壤中異化為衡量藝人商業價值的標尺。
早期的內娛在番位上并無明確排序邏輯。隨著流量時代的來臨,撕番逐漸成了流量博弈的戰場。當年鹿晗井柏然《盜墓筆記》、楊紫吳某凡《青簪行》直接引爆粉絲大戰。
近年來,國產劇撕番之風大有再次興起的趨勢,古偶區堪稱重災區,爭番手段也是花樣百出,海報名字順序、片頭字幕、宣傳文案細節等都暗含較量。
就拿此次的《翹楚》來說,該劇正式公布主演陣容,首次采用"平番"設定。在官方宣布兩位領銜演員署名并列后,雙方粉絲群體圍繞"誰該是一番"的爭議持續升級,短短12小時內相關話題閱讀量突破8億,不僅衍生出#拒絕模糊番位#、#平番即壓番#等十余個熱搜詞條,更出現大規模粉絲集體更換灰頭像、清空微博主頁的抗議行為,致使"脫粉"話題以爆裂式討論度登頂文娛榜首位。
其實,《翹楚》并不是今年第一起番位爭端了。《玉茗茶骨》剛開機,侯明昊和娜扎"誰該一番"就吵上了熱搜。
在此之前,古裝劇《逐玉》由張凌赫與田曦薇搭檔出演,片方以雙人互動短視頻等創意宣發形式,巧妙規避了傳統番位排序問題;仙俠劇《月鱗綺紀》則開創行業先例,首度實行鞠婧祎、曾舜晞、陳都靈、田嘉瑞四位主演平番并列的突破性模式。而都市劇《軋戲》尚未開拍便因番位問題掀起波瀾,陳星旭與盧昱曉的粉絲群體就主演排序展開激烈討論。
不難看出,這些因演員署名排序引發的輿論海嘯,不僅折射出行業對演員排位的敏感態勢,更折射出了娛樂圈長期存在的番位文化痼疾。
為何演員、團隊、粉絲頻頻因為作品番位而引發爭議呢?
歸根結底,這一現象是流量化運作與粉絲經濟模式共同催生的產物。
據業內人士透露,如今演員簽約時“番位談判甚至比片酬更重要”,因為番位直接關聯著后續商務代言價格、資源傾斜度及行業地位。
誰在給"番位癌"遞刀子?
在流量化運作與粉絲經濟主導的市場環境下,番位毫無疑問已成為衡量藝人商業價值的標尺。撕番產業鏈背后,藏著三把隱形的推手:
1.資本算盤:"一番=扛劇能力"的評級規則下,平臺用番位撬動廣告主。
某平臺開發的AI選角系統將藝人微博互動量、超話排名等200余項指標納入番位評估體系,這種評級規則倒逼制作方將選角決策權拱手相讓。
廣告主的投放邏輯也強化了番位迷信。某美妝品牌在《長歌行》播出期間,僅對迪麗熱巴單人鏡頭進行廣告投放,導致劇集出現"AI換臉式"的突兀廣告植入。
2.明星博弈:片酬、房車待遇、紅毯站位皆與番位深度綁定,甚至衍生出"二番不扛收視罵名"的潛規則。
番位爭奪早已超越簡單的名字排序。某85花團隊在簽約時明文要求"化妝間面積不得小于男主5平方米",某頂流小生合同細則精確到紅毯停留秒數。更隱秘的較量發生在宣傳期,楊紫在《沉香如屑》播出期間遭遇"防爆",其單人熱搜被限流,而男主成毅的營銷通稿量超女主三倍。
3.粉圈綁架:粉絲將"壓番"等同于偶像地位滑坡,用控評、屠榜、抵制代言等手段倒逼劇組妥協。
流量明星的超話里,每天上演著"番位巡檢"。王一博粉絲曾制作58頁PPT論證《冰雨火》應為雙男主劇,肖戰粉絲發現《王牌部隊》預告片中肖戰戲份疑似被刪減,與前期宣傳的“領銜主演”地位產生落差,稱該劇存在"騙番"行為。自宣傳片發布后,官博兩小時掉粉十萬。應援文化的異化達到新高度。為給偶像爭奪"開機儀式C位",有的粉絲眾籌購買無人機編隊擾亂現場秩序。
總體而言,“番位癌”是當前影視圈資本逐利、明星權力博弈與粉絲經濟異化共同作用的產物。演員團隊為爭奪話語權展開暗戰,制作方在資本博弈中被迫妥協,最終形成"未拍先撕"的畸形生態。而這場畸形狂歡正在掏空影視創作的內核,行業不得不正視,撕番大戰可能沒有真正的贏家。
破局之道:讓戲眼回歸戲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