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紅星新聞報道,一清華美院畢業的碩士做文眉月入三四萬,其母親仍反對。
清華美院碩士、深圳教師編,大廠工作。
當這幾個名詞和文眉師放在一起的時候,可能會有人感覺不太和諧。
很多人也說不清楚為啥不舒服,但就是感覺有那么一點點不對勁。
她的母親表達得更為直接,認為她放棄深圳的教師編和大廠工作,即便是干文眉師賺得更多也是沒出息。
這就不得不說一下我們的傳統中認為的有出息是啥意思了。
沒錯,學而優則仕才是傳統意義上的出息。
干別的就算是賺得再多也不是。
當然,在這個選擇多元,包容開放的年代,任何人選擇任何職業也都是個人問題,是無可厚非的。
但這里有一個取向問題。
在一個笑貧不笑娼的環境里,似乎搞錢能力成了唯一證明自身價值的途徑。
當現代市場經濟和幾千年的傳統發生碰撞時,總有些讓人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在隱隱作痛。
在我們的傳統里,錢是好東西,但還有一句話,叫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這里用的是道,可不是合不合法那么簡單。
道,包含了人世間的一切說得清的和說不清的道理。
伐兵之家,不蓄牛羊是,
餓死不受嗟來之食也是,
大到文天祥慷慨赴死,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的豪邁,這些都不是可以用孔方兄能夠解釋的。
之所以國人會對到底干什么有潔癖,說穿了就是這些大道還殘存在人們的思想中。
有人說這樣不好,是思想解放得不夠徹底,非也,這正是我們國人的底線思維。
這在重商重利的歐美社會是不具備的。
約束他們的只是冰冷的法律和規則。
對了,這在國人來說叫人情。
當人情上升到規則,社會學上管這玩意兒叫成熟社會,同時也可以說成是失去溫情的社會。
到底孰是孰非,當然,不同的人也會給出不同的答案。
當年一定也會有人說孔乙己,短衣幫會這樣嘲笑他,說你為啥不和我們一起干活,至少能吃上飯。
但孔乙己最終也沒能脫下長衫,用短衣幫的眼光來看,他的人生就是一個悲劇。
也是,連飯都吃不明白,會回字的四種寫法又什么鳥用。
有堅持不脫長衫的,就會有主動的。
這個清華碩士就是了。
當然,啥專業不專業的,能過上更好的生活才是王道。
但國人還有一套邏輯,叫識時務者為俊杰。
有些時候,國人這兩套邏輯都會把老外弄得精神分裂,但每一個國人卻都可以切換自如。
當理想和現實相遇,當精神和現實碰撞,當然選擇也就不同了。
有人堅守求索,就有人當俊杰,當這兩者同時成為人生智慧時,也只有我們自己能理解了。
其實,這就是一個資源缺乏型社會必然產生的底層邏輯。
一邊講面子講大道理,一邊瘋狂搞錢。
當然,現代社會,搞錢是沒錯的。
但想沒想過,如果啥能賺錢就干啥,那么我們將會變成什么。
真正的多元是讓每一個“我”與眾不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