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昊星
韓國經濟形勢之嚴峻,連總統李在明都直言“絕望”。
6月26日,韓國總統李在明首次在國會發表施政演說時表示,韓國經濟正處于“絕望”境地,并在整場演說的大部分時間里聚焦于經濟形勢的嚴峻現狀。
韓國經濟,究竟出了什么問題?
韓國多項經濟數據增長疲軟
從近期公布的多項經濟數據來看,韓國經濟總體正處于增長疲軟的階段。
據韓國央行數據顯示,韓國2024年經濟增速為2%,不及此前預期。與此同時,韓國2025年第一季度GDP萎縮,同比下降0.1%。這是自2020年第四季度以來的首次收縮。韓國央行已將2025年全年GDP增速預期從之前的1.5%大幅下調至0.8%。
今年以來韓國央行已進行四次降息,利率已下調至2.5%,為2022年8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韓國近期在貿易上也遇到難題。5月韓國對美國鋼鐵出口出現了大幅下滑。韓國貿易協會23日發布的數據顯示,5月韓國對美鋼鐵總出口額為3.27億美元,較同比減少16.3%。
同時,韓國鋼鐵本土市場陷入困境。浦項制鐵經營研究院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稱,韓國鋼鐵內需今年預計將降至4610萬噸,創下自200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李成日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采訪時表示,近年來,韓國對外出口增速放緩,國內需求疲軟,“高物價、高利率、高匯率”這三高問題對經濟運行造成持續沖擊,這些都給韓國經濟帶來了異常嚴重的困難,所以新任總統李在明將其形容為“絕望”。
2024年,韓國國稅廳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申報停業的個體經營者和法人單位數量接近100萬個,增幅創下歷史新高。
“目前,韓國中產階層消費持續收縮,個體工商戶債務負擔沉重,難以為繼,整體民生狀況趨于嚴峻。今年一季度,政府支出、私人消費、設備投資和建筑投資等主要經濟指標全面下滑,個體經營者倒閉數量每年高達百萬?!崩畛扇照f。
根源在于深層結構性矛盾
分析人士指出,多項經濟數據增長乏力的深層原因在于,韓國當前面臨的并非短期性的經濟波動,而是具有持續性和深層次的結構性矛盾。
吉林大學行政學院國際政治系系主任郭銳對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表示,當前韓國經濟所面臨的一系列困境,實質上是“韓國病”的集中爆發。其核心在于多重結構性問題長期積累而成。
首先,韓國經濟高度依賴重化工業和出口導向型發展模式,面對全球市場環境變化,產業轉型升級面臨較大困難。
其次,作為資源相對貧乏的國家,韓國在能源、糧食等關鍵領域對外依賴程度較高,這一結構性弱點在國際供應鏈波動中進一步放大了經濟脆弱性。
第三,人口老齡化和出生率持續低迷造成勞動力供給緊張,進而抑制內需增長,消費動能不足日益顯現。
最后,長期以來財閥主導的政商結構使經濟權力高度集中,削弱了中小企業活力,抑制了創新生態的發展。
郭銳認為,正是這些深層次因素的疊加,使得韓國經濟在面對外部沖擊和全球不確定性時缺乏足夠韌性和應對能力。
此外,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與地緣政治風險交織疊加,也在持續沖擊韓國經濟外部環境。
地緣政治沖突不斷加劇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也為韓國經濟帶來額外壓力。以色列與伊朗的緊張局勢可能波及整個中東地區,影響全球能源供應穩定。嚴重依賴能源進口的韓國對這種沖擊尤為敏感。一旦國際油價飆升,不僅將推高國內生產成本,也將進一步削弱韓國出口產品的價格競爭力。
同時,國際金融市場的波動也是不可忽視的風險因素。美元匯率變化、美聯儲持續的貨幣緊縮政策等,都可能引發全球資本流動異常,帶動韓國本幣貶值或金融環境收緊。這對本已承壓的韓國外貿、投資環境和民間信心將形成更大考驗,使其在全球不確定性中更顯脆弱。
韓國如何渡過難關?
李在明在國會透露,韓國政府正在緊急制訂一項補充預算案,包含發放全民消費券、加大投資、支援個體業者和弱勢群體、穩定財政等內容。
李在明的穩經濟舉措是否能夠得到成效?
郭銳表示,當前韓國出臺的多項政策更多著眼于“治標”,尚未展現出“刮骨療傷”式的結構性改革決心和力度。
在他看來,韓國執政黨提出的一系列經濟措施,如提振人工智能、半導體、生物技術和制造業,推動文化產業發展,以及向全民發放消費券等,整體上仍屬于常規性的短期刺激手段。這類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緩解經濟壓力,但多為“止痛藥”,難以觸及深層結構性矛盾,也缺乏出奇制勝的戰略突破。
韓國問題專欄作家常洛聞接受采訪時指出,盡管以消費券替代現金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個更為理性的選擇,尤其考慮到韓國股市是全球散戶參與比例最高的市場,虛擬貨幣市場又極為活躍,直接發現金很可能被用于非消費用途,難以實現提振實體經濟的目標。
但根本問題在于,韓國國內內需本就不足,難以支撐龐大的出口型企業體系。消費券的刺激作用更多是短期且局部的,難以解決根本問題。
有觀點認為,李在明政府推動區域經濟合作是破解韓國經濟困境的關鍵。
通過深化與鄰國的經貿聯系和協作,有望激發區域經濟活力,提升韓國的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從而為經濟復蘇和可持續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郭銳強調,韓國應重啟中韓自貿區升級談判,加強與中日韓三國的區域合作,借助地緣優勢和互補的產業結構,降低外貿成本,提升抗風險能力。他指出,中日韓合作既是東亞經濟發展的壓艙石,也是發動機,若韓國能積極參與其中,或能為當前經濟困局帶來突破。
來源:國是直通車
編輯:高琰瑭
責編:魏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